【案例】伯母杀婴案:“伯母”何以变成恶魔?(3)

【案例】伯母杀婴案:“伯母”何以变成恶魔?(3)

然而,这个伯母的人生何尝不是一个悲剧?据悉,这家人家由安徽来沪租住在此,同时开了一家早餐店。由于孩子是男孩,所以两位老人对他格外疼爱,这户人家平时依靠卖早饭过活,收入并不高,但总想着供给孩子最好的吃穿。两千多年以来的女尊男卑等封建思想,依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决定其行为方式。孩子伯母的详细情况目前尚不明晰,但四个大人忙碌在一间狭小的商铺内,朝夕相处也难免磕磕绊绊,逼仄的空间、生活的压力、女性特有的敏感负面情绪加之家族的利益和矛盾也更易使人积聚的不满和怨尤,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触发,无辜的孩子就无可避免地成为报复的对象。而最残忍也最愚蠢的方式也暴露了其偏狭、无知而极端的个性。

近年来逐步走高的针对孩子的家庭犯罪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多由于家庭矛盾、情感纠纷等引发。“伯母”是某类人群的缩影。因为缺乏普及教育和家庭关注,造成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很难得到优势资源和工作机会,生活困难,生存压力过大,社会交往圈子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漠,来到城市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极易成为游走在城市与乡村、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边缘人。不仅影响其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质,也影响其对事物的辨析力、判断力,在受到情感困扰、家庭纠纷时也不善于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感,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要么一味忍让,要么以恶制恶,要么就把所有的不满和愤怒对准更为弱势的、毫无抵抗力的孩子身上,致使温暖的亲情蜕变为恐怖的案情。

减少家庭犯罪,社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回应。要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同时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弱势群体的教育水平、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改变工作、生活中的劣势地位,并且及时提供情感疏导、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提高生活能力、生活品质和情感理性,才能有效降低不断增高的家庭犯罪率,莫再让下一个“伯母”不知不觉变成杀人恶魔,而又一个孩子却成为亲情蜕变下的牺牲品。

伯母杀婴案显家庭纠纷干预机制缺失

婴儿被杀害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纠纷导致,我们不管家庭纠纷是怎样的内容,但是,再纠纷也不应该把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也不能杀害婴儿。但这只是我们善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人在气头上,做出格的事,似乎也是一种常见现象。

因为家庭纠纷,导致愤怒,导致失去理智的畸形举动,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惊醒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各自需求日益丰富,自我意识的增强,不可避免的产生纠纷;再加上一些影视网络暴力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公民发生偏激行为的几率,不客气的说,增大了,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更是如此。这并是亲情关系的倒退,而是社会发展中,保护制约亲情关系的机制落伍造成的。

我们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不仅带来物质的变化,也必然带来思想情感的变化,但是原来的传统的亲情道德文化制约机制已经逐渐失灵,旧的失灵,新的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问题。这是伯母杀婴的深层原因。

当然,新的亲情道德约束机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时候,就需要的社会进行调节。因此,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家庭纠纷干预机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可能更容易疏导家庭纠纷。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我们的公民也有基本的法制意识,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家庭纠纷干预机制对避免家庭纠纷导致的家庭暴力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家庭纠纷干预机制应该由社区以及心理疏导专业人员组成,当然,我们的专家学者也应该对这个工作进行研究,设计出一些方法,制定出一些规范,通过主动干预避免家庭纠纷导致的暴力事件发生,逐渐引导新的亲情道德约束文化机制的形成。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