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学宪章”如何成为治校信仰?(2)

【案例】“大学宪章”如何成为治校信仰?(2)

“学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国家政策规定及学校办学实际情况,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及相应的学生培养方案,并可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设立学术特区。”仲伟俊解读说,章程里的这些条款有助于解决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交织、行政权力泛化等问题。“当然,章程实施起来还有个过程,而且章程毕竟是学校的‘大法’,操作层面还需要具体细化。”继首批6所高校章程获教育部核准后,更多的高校章程将会陆续公布。教育部11月28日宣布:所有“985”高校需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章程制定,“211”高校要在明年底前完成,其余部属高校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我省高校章程制定进展情况如何呢?“学校章程今年已通过教职工大会审议、党委常委扩大会审定,现已上报省教育厅。”南京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薛传会介绍,该校章程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大学的独特使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大学的对外开放、自我监督机制及外部管理体制。其中,内部治理结构针对社会关注的高校“去行政化”,又重点关注决策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行政机构与学术机构的关系。“可以预期,大学章程对高校‘去行政化’必将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一纸章程就能让高校“去行政化”?

高校“去行政化”,有人早已喊破嗓子,就是不见有人甩开膀子。如今,一些高校不仅有了“根本大法”,而且获得了审批,这是一件好事情,说明高校“去行政化”真正拉开了帷幕。但是,公众依然要问:一纸章程就能让高校“去行政化”吗?

中国是法治国家,也是人情大国,高校“行政化”历史悠久,根深蒂固,不是说“去”就能“去”的,更不是说“去”马上就能“去”。当然,高校有了章程,“去行政化”就迈出了“有法可依”这可喜的这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有了基础和可能。

然而,中国人大多有劣根性,往往“令不行、禁不止”,法律法规常被当成儿戏。一个很普遍的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但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之类的事情还少吗?也就是说,中国并不缺少“法”,缺少的是对“法”的强有力的执行力。

高校章程获批,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没有执行力,缺少相应的监管和纠错,章程也可能沦为一纸空文的命运。比如,章程中说的“自主办学”,这个“自主”有几分本色和成色,现在谁敢打包票?再如,章程中说的“校长主持办公会,最后决定由本人‘拍板’”,这会不会陷入“一言堂”泥潭?会不会放纵“一把手”乱用和滥用权力?

高校出台章程“去行政化”,这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而要让高校“去行政化”真正落地,离不开两个前提:第一,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如果不按章程办事,必须要有各种纠错机制。

6所重点高校的章程发布 专家:总体不乐观

6所大学的章程涵盖校名、校训、校徽等基本信息,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还包括高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其它社会关系的界定。其中,最被社会关注的大学办学自主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如何划分等热点问题也都可以在章程中找到相关界定。

学生:不知道 没参与

高校章程被赋予高校“宪法”的地位,对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等有重要意义。那么,这6份重要的大学章程在校园中普及效果如何呢?

距章程发布后一天的时间,记者只有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官方网页上找到章程的具体内容,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南大学在学校新闻更新中提及了发布大学章程消息,但没有章程的具体内容。而东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校园新闻中都没有涉及此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