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有今不如昔的心态,认为我们的道德在滑坡,所以我们应该恢复读经典、读古典、读孔孟之道等等。刚好我在《读者》这本杂志上看到五四之后傅斯年在《新青年》第6期上写的一篇文章,今天再登出来显然是有意义的,傅斯年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中国狗和中国人》,他开篇就说:
有一天,我见着一位北京警犬学校的人,问他道,“你们训练的狗,单是外国种呢,或是也有中国狗?”他答道,“单是外国种的狗。中国狗也很聪明。他的嗅觉有时竟比外国狗还要灵敏,不过太不专心了。教他去探一件事,他每每在半路上,碰着母狗,或者一群狗打架,或者争食物的时候,把他的使命丢开了。所以教不成材。”
傅斯年接着说,我听了这番话很有点感触,为什么中国狗这么像中国人呢?不是不聪明,只是缺乏责任心——他俩一样。
他认为中国道德或者文化传统是长时间形成的,是固有的。他当然不是仅仅说中国人不专心,没有责任心,而是对中国人的道德素养持全面的否定。五四这一代人,完全地摒弃传统文化。还有一部分人——比如现在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中国的文化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比方河清先生,他说中国文化决定了我们只能搞独裁。我觉得两者看待我们的文化的态度可能都是片面的、停滞的。采用一个更加宽广的框架来思考中国当代的一些问题,可能会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些。
技术进步、生产组织、生活方式
我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现代化的内容,还有现代化需要的新的行为规范,这些不是我的领域,所以我就是简单地说一下,回过头来我们再讨论中国的问题。
现代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觉得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进步、生产组织、生活方式。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技术进步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我们从原始社会开始,主要就是采集、狩猎,那时候技术非常简单;到了农业社会我们有了农耕技术,有了剩余,可以养一些闲人,因而就有了文明;到现代就有了现代工业,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在当代社会,信息技术让世界发生更快的变化,二十年之后使用的技术今天都还没有出现。
技术的发展超乎想象。随着技术进步,我们的生产组织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在原始社会里,我们是以氏族为单位的,因为狩猎需要大家的协同;到农耕社会,家庭成为生产单位;到了现代工业,就以工厂为单位;到了今天,很多小型公司出现了,人们甚至可以在家办公。这些变化都是技术带来的。科斯说市场与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交易成本,但是科斯先生观察的是水平的这一面,就是给定生产技术,市场和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交易成本。但是他没有考察另一面,就是时间这一面,沿着时间这一维我想生产组织的变化还是取决于技术,技术的进步最后会改变生产的组织方式。今天,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产组织一方面变得非常繁杂,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社会协作越来越重要。这两者之间有点儿互相对立,这是现代社会的矛盾之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