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的几种框架和现代化在中国的脚步(6)

理解中国的几种框架和现代化在中国的脚步(6)

有人会说,我们2000多年的文明造就了我们就该是一个独裁的社会,甚至很多想改变中国的人也都把我们的问题归咎到我们的文化。他们的参照系是当今的西方社会。我觉得这个比较是有问题的:比较的时空错了。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里提出中华文明早熟论。在2500多年前,即所谓的轴心时代,三大文明——即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解决不同的事情:希腊文明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它的目标是征服自然;印度文明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它的特征因此是内省的;中华文明解决人与人之间如何和平相处的问题,所以我们活在当下,中华文明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一套治理社会的办法。

不同的文明解决不同的事情,但是不能把文明看成是固定的事情。我非常敬佩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他说,在评价中国文化的时候,不要把中国文化与当代西方思想比较,而是要把孔子和柏拉图进行比较,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森问一个问题,到底是柏拉图更赞同独裁,还是孔子更赞同独裁?他的答案是,可能柏拉图更赞同独裁,因为他想象有一个所谓的哲学王统治我们,哲学王是一个绝对的权力;但是孔子却认为,如果君主做错了事,你应该直言相谏,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很多大臣都是直言相谏的。

儒家思想也不应该固化。现在社会上有读经热,大家读四书五经,然后按照过去的礼仪去穿戴,去参拜。我们为什么不能破除这些禁锢,把儒家文化里面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呢?难道西方现在所谓的自由民主这些东西就是希腊文明所有的东西吗?显然不是,希腊社会是一个奴隶社会,只不过现代西方往往避而不谈而已,而只是把希腊文明里的一部分东西发扬光大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我们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呢?复旦大学哲学系的白彤东教授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他认为,中庸思想和一个薄版本的民主是相容的。什么叫民主?其实说白了就是妥协的过程。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最后大家坐下来谈、来投票,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这个刚好和中庸思想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庸就是不要太过分,你让我一尺、我让你一丈,大家和平相处。这不就是民主的思想吗?

把威权体制想象成永久不变的东西是错误的。我们只不过是比西方晚走了300年而已;仅此而已,没有别的差别。西方社会在中世纪的时候比当时的中国黑暗得多,那时候的西方被教会所统治,基本上谈不上理性。我在欧洲的一份华人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爸爸”们的故事》,“爸爸”就是教皇。上千年下来,爸爸们的故事五花八门,非常堕落、非常腐化。其实古代社会大家都一样,都是黑暗的,只不过西方比中国走得更早一些而已。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我觉得,从现代化和传统社会的冲突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革命政党,而且是带着浓厚的现代化追求色彩的政党。试想,1949年取得政权之后,共产党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是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1949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负责工业的同志告诉他:主席,今后在你面前的就不是这些古老的建筑,而是一排排的烟囱。在那个时代,烟囱是现代工业的象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