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深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深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持我区山清水秀、海碧天蓝优势的必然要求。一是以PM2.5防控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提高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防控复合型大气污染。二是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重点,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西江流域重点江河和大中型水库库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大重要水源的保护,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保障饮用水安全。三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做好乡村建设规划,深入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建设,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运、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等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5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提升生态安全区域联防联控能力
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性问题,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措施,广西与区域各省市必须建立生态安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综合防治战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达到共同保护、共同发展、互补共赢的目的。一是加强流域安全联防联控,建立九州江、西江等跨省流域联席定期会议制度、信息定期通报和共享制度、联合监测预警制度、环境应急联动制度,开展定期联合执法检查,联合组织编制实施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加强大气环境安全联防联控,落实“大气国十条”具体任务和措施,建立区域重大排污项目统一规划建设机制、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和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等一系列区域间联动机制。三是建立北部湾地区各省市“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体系,探索建立北部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入海河口、排污口、重点港湾实行实时海洋环境监测,建立海洋生态监控区。四是广泛开展区域节能和环保交流与合作。
6 创新政策机制设计,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我区的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机制、市场对资源配置机制、科学发展监督考核机制等尚未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创新政策机制设计,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有力保障。要联合西南、中南地区开展区域政策机制设计,提高区域协同发展的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管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二是创新政策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健全企业自我管控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责任机制,强化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加强信息公开,全面推进涉及民生且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信息、企业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公开,及时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应急处置信息,推进信息公开法制化规范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