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

贵州: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

——赤水市围绕生态富民强市的调研

摘要:近年来,赤水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探索走出了把生态与发展统筹起来、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统一起来的新路子。

近年来,赤水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探索走出了把生态与发展统筹起来、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统一起来的新路子。

该市始终不以发展高污染产业求增长,而是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建“集约化、立体化、互动化、融合化、开放化”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达到特色资源价值链、环境良好生态链、集约发展产业链、城乡共融互动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循环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效应。

一、主要做法

划定“三条红线”强化生态保护。将生态建设保护成效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一是划定生态功能保护红线;二是划定自然资源利用红线;三是划定环境质量安全红线。明确市域空气质量必须优于国家Ⅱ类标准,所有水环境质量优于国家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等环境质量管理要求。

立足“三大产业”推动绿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五个一百”工程,着力构建三产互动循环链条。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银行”。大力实施商品竹林“十百千”工程,建成“山上栽竹,石上种草,林下养殖”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体系。二是发展生态工业,打造“绿色产品”。设立新型工业发展基金,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形成“建材、造纸、竹集成材、竹地板、竹纤维、竹工艺品、竹笋生态食品”等10多个领域250多个品种,开发利用率90%以上。三是发展生态三产,打造“绿色旅游”。沿高速路、沿赤水河、沿景区公路建设“花带工程”和“彩林工程”,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把村庄打造成公园、庭院打造成花园、农房打造成客栈,建设示范点12个。

创新“三项治理”促进循环发展。关停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32个,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25个。推进“废水”循环利用。建成日处理2万吨的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启动乡村生活污水设施全覆盖工程。推进“废渣”变废为宝。对建筑垃圾、粉煤灰、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废泥和畜禽粪便等进行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进“废气”物尽其用。在全省率先推行城镇居民生活和城市公交系统使用天然气清洁能源全覆盖,8个乡镇居民生活能源使用管道天然气,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以上。

建立“三项机制”提供动力保障。力求投入机制多元化、参与机制社会化、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化。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