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元民生保险”的多重积极效应(3)

【案例】“一元民生保险”的多重积极效应(3)

更重要的是,政府为个人投“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险”,相当于将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的责任进行了“外包”,不但实现了自身职能的调整,让万能的政府从具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做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执行者,做政策的监督者而不是实施者,同时也有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对于培育社会自身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一元民生保险”不仅增强了“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险”的抵抗风险,实现了政府、个人和保险公司的三赢,更是社会治理思路的调整,以及对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探索。

一方面是主动放权,实现保险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全面担当,使惠民政策更加有效地落实,“一元民生保险”也是一种“见义勇为”。对于这样的做法,不仅应当鼓励和提倡,还应进行扩大化和普及化,使之涵盖到个人更多的权利,比如“失业险”、“伤害险”、“意外险”等等。由此既分担了政府灾后救济救助的责任,又让公众的权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一元民生保险”的“民生分量”很重

政府出资,给老百姓买一份“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险”,这的确是稀奇事,恐怕还是首次。虽然花钱不多,但却能够让民众受益。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值得肯定和庆贺。

为民众买一份“一元民生保险”,所花的钱不多,但意义却非凡。一方面体现了民生为重;另一方面从物质层面缓解了见义勇为者的可能面临的困难。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我们见得不少,这也让许多见义勇为者感到寒心。据了解,目前,铜川市对因灾死亡人员是政府一次性给予其家庭5000元抚慰金;对见义勇为者,要根据其表现和贡献给予表彰奖励,但都不是很高。而“一元民生保险”则犹如“救星”,会帮助困难者解决许多生活难题。

“一元民生保险”虽然用的是市场化的“保险”,但内涵却是体现出民本意识。虽然钱不多,但那么多人,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如果没有以民生为重,也未必能够拿得出来。最需要值得赞赏的有二点:其一,没有排除外来人口。目前铜川市户籍人口大约84万人,暂住人口大约2万,该方案实施后,这些人都将享受“一元民生保险”规定的赔付内容。这种打破户籍界限的做法,最为难得;其二,“一元民生保险”将是铜川人的长久利益,不只是一年保期或者一届政府的事,而要“管常年”。换言之,“一元民生保险”不是一阵风,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作为民生福利而存在。

或许其它地方复制“一元民生保险”并不困难,拿出一笔钱,也是容易的,但最为关键的是“民生意识”能否被复制,“民生分量”是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不少地方多建有“民生工程”,可许多“民生工程”却往往成为“烂尾工程”,因为这些“民生工程”只不过是形式,是为当地官员的“政绩”添砖加瓦的。当换取了“政绩”之后,也就懒得再管了。

“一元民生保险”不只是会推动当地见义勇为风气的浓厚氛围,当老百姓受到自然灾害侵害时,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保险赔付”,不仅能够解决燃眉之急,而且还能够温暖一个时间段。那个时候,老百姓最为感觉的就是政府了。

“一元民生保险”体现的是“民生分量”,这是心中有百姓的为民举措,这样的“民生保障”多多益善。

“一元民生险”带来的多重启示

保险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由政府投保的“民生险”却让人眼前一亮。这不仅是由于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案例频频出现的情况下,公众十分期待政府拿出尽可能多的措施来降低见义勇为的风险,守护社会正义,而“一元民生险”正是积极作为的表现;并且还由于它附加着更宽广的民生保障,受到自然灾害如洪灾、冰雹等,这份民生险也将为受灾民众送去温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