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当代文艺工作的指导意义(2)

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当代文艺工作的指导意义(2)

核心提示:在时代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交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毛泽东文艺思想所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原则,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延安时期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伟大实践,开辟了我国文艺创作的崭新道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成为我国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

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文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原则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优秀文化。同时,中华文化也在同世界文化的交流交往中,不断书写着新的辉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毛泽东文艺思想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重大问题,这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著名论断,文中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也提出:“我们绝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强调吸取借鉴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人类文明成果,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性和开放性。

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事业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外有益文化成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学艺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交往,对繁荣我国文学艺术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时代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交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毛泽东文艺思想所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原则,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们应当珍惜、保护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新时期激励和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力量。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排斥外来文化,在文化上把自己封闭起来,只会延缓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但借鉴外来文化,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实践。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在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上,同样绝不能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更不能搞全盘西化。

四、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是文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的著名论断,他还特别强调,“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因此,他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毛泽东的这些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科学揭示了文艺和生活、文艺和群众的关系,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基石。

以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为新的起点,我国革命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到农村、到工厂、到部队中去,成为群众的一分子”的响亮口号,积极投身于抗战的烽火斗争和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正是从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丰富营养,一大批鼓舞人民抗战斗志、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如大型新歌剧《白毛女》、秧歌剧《兄妹开荒》、小说《小二黑结婚》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中国文艺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延安时期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伟大实践,开辟了我国文艺创作的崭新道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成为我国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自此之后的70多年来,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热潮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党和政府都大力倡导文艺工作者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人民群众交朋友。为推动新闻宣传和文艺战线深入现实生活,增进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广大文艺工作者正是从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和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中汲取丰沛的力量源泉,进而开创出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繁荣的崭新局面。

五、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是文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规律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入分析延安文艺工作的现状后指出,“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深刻揭示了文艺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文艺的认识和审美情趣的渐进过程,指明了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客观必然性。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现在已经过去70余年,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同那个年代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但从目前我国文学艺术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既重视普及工作,又重视提高工作,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依然是发展文艺事业、推进文化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我认为,这里讲的“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首先需要做好普及工作。要把文艺事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到基层,放到农村,放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城市基层社区,关注弱势群体和广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之文艺的普及工作,提高工作的任务也极为迫切。一方面,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需要看,中国是个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很不相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必须拿出高水准的文学艺术产品在世界上占据市场、扩大影响、提高地位。另一方面,从国内人民群众对文艺工作的需求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大背景下,人们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水准提高了,要求也更高了。这一切,都对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政府以及宣传文化艺术部门必须着力抓好提高工作,努力扶持和创作更多思想内容好、艺术水准高、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毛泽东文艺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文艺思想照亮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制定了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广阔道路。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火炬必将永远闪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号角必将永远吹响。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