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给教育一个更好的明天(2)

2013,给教育一个更好的明天(2)

减负再出发:构筑有质量的教育

缘起

什么是有质量的教育?如何为民众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大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这成为教育亟待破解的“痼疾”。在“分数压倒一切”的现实面前,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追求和理念要想真正落地,需要触及教育诸多领域的深层联动和真正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指导。

改革

《决定》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同时明确“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在今年8月、9月,教育部就曾两度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公众意见,并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实践

一套“绿色指标”体系成为推进上海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套指标,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定期对义务教育进行“健康体检”。学业负担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师生关系指数、学习动力指数、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跨年度进步指数等内容赫然在列,一切都朝着“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学生”的目标行进。

解析

要适应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建立健全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情况。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公示等诚信机制,确保材料的真实可靠。实施这一点,大家不是没有顾虑,校长们也有顾虑,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按现在有些地方实行的情况就是写实性的。这个学生做了什么,学了什么,要记录下来,给招生的院校作为参考。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

学分互换: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缘起

长期以来,与普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即便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能够在“史上最难就业季”中“逆市飘红”,甚至供不应求,也未能因此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使之成为经济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关键在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改革

《决定》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时指出,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实践

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一时间分不清这里到底是学校还是工厂:教学、研究所、产业同在一个园区,还有不少课程直接“开在了车间里”。纺织服装系教师王俊英把自己的工作概括为3个1/3,“1/3在课堂,1/3在企业,1/3在科研,教师在承担生产任务的同时,进行教学管理,变以前的课堂讲授为车间实地操作”。

解析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有力支撑,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一是要贴合企业和产业需要。二是要校企合作。三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双师型”结构和素质。四是要思考多元办学的问题。

——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