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值得期待(5)

【案例】“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值得期待(5)

【网友热议】中央城镇化规划:“记住乡愁”亮了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中央出台的规划文件中使用如此诗意的行文,成为了规划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关注和一片好评。

@郎永淳:什么是乡愁?今天的城镇化会议稿里提到了“乡愁”。

@中信建投证券王琦:(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文艺范儿的文件,印象中还是第一次,真心赞一个!

@叶一剑:划定城市边界,尊重城市的文脉,让城市在山水间,让居民记得住乡愁。——听到乡愁,有点小激动,乡愁里的中国啊!

@Desperado_001: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简单的话语,也是最高的目标!!

@活泼大鹏:好一句“记得住乡愁”!

@那五寸半的幻想:刚听到新闻联播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直觉这是好美好美的句子,通俗中不失文雅,工整中又带变化,意境深远却不晦涩难懂,真真是用尽力气掏空了心思下足了功夫才能为我们美好的明天描绘出如此美妙的理想蓝图。

【启示与思考】

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概念融入城镇化建设的理念之中,不但体现了国家对民俗传统和自然生态的尊重,也是对地方推动城市化建设做出的行动规范。

“记得住乡愁”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被写进中央城镇化规划文件中后,“记得住乡愁”这句话就不仅仅只是富有诗意的简单句子了,它代表了公众的一种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民意在政府决策中的诗意呈现。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充分尊重人的意愿。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尽量保留唤得起“乡愁”的青山绿水、人文风貌,不但可以满足“新市民”的情感需求,让他们产生一种“故乡”的感觉,也更利于他们尽快融入新生活、新工作,同时,这也是“记住乡愁”的第一价值和意义所在。

“记得住乡愁”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有一位台湾同胞曾这样描述过“乡愁”:“‘乡愁’过去是美丽的感觉,现在是‘乡痛’的感觉,回到家乡,看到的是因无序、过度开发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家乡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减弱了不少。”城镇化建设要顺应和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不能为了发展城镇化而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唯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整个城镇化进程中,走集约、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让居民望看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不让“乡愁”变成“乡痛”。

“记得住乡愁”符合深化改革的实际。城镇化的过程,必定是一场制度变革和创新的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新型城镇化的布局已经展开,任重道远,但相信只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思路走下去,我们一定能看到城镇化里的“美丽乡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