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充满活力是减负的针对性策略(2)

课堂充满活力是减负的针对性策略(2)

激发学习动机

在激发学习动机问题上,我们最容易犯三个错误。首先,试图在特定的较短时间内,让所有学生都达到较高水平的认知目标,我们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关注各种不同个性倾向的孩子。因此,那些与“主流”学习方式相异的学生,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学习动机。其次,在课内外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内容上,教师往往聚焦于是否能够快速掌握应考知识,而教师个人的内在精神对学生的影响往往不大。我们从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经历可以看到,他们都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对某个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上海青浦实验研究所曾经对一位善于在课堂上激励学生进行探究的专家教师和一位新手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专家教师班上表示“很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比新手教师班上的学生多出20%。再其次,较多地使用外在于学习本身的目标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最近几年,一些学校加强了学生课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但是很多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的时候,过多地把小组当作向个人施加压力的手段,比如课堂上个人抢答问题是为了给本组挣分。当学习过程本身变得不重要,且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精彩观念、体悟都变得不重要的时候,学生很难保持长久的学习动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提出小学数学应该“好吃,有营养”。“有营养”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好吃”指的是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和手段,使他们快乐地学习。

培养学习习惯

减负还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如果教师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就会有保障,学业压力就能有所减轻。但问题是,以怎样的方式培养学习习惯?培养习惯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基于自己的情境理解该习惯,并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应用该习惯。我们不能用高压训练的方式去培养学习习惯,那样我们很可能强化了学生的被动性,反而与减负渐行渐远。不断让学生意识并体会到,养成好的习惯,会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处,如果他们保持这些习惯,他们就能超越同伴群体,成为更优秀的人。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