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灵巧型政府建构进路

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灵巧型政府建构进路

[摘 要]工具主义研究路径中对政府规模分析强调大政府或小政府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同影响,而21世纪金融危机后全新兴起的灵巧型政府理念摒弃传统思维中大小政府之争,并反思政府规模争论中的理论不足和实证冲突,提出未来灵巧型政府改革方向的理论建构。通过梳理国外近年来政府规模问题研究进展,进而分析和引介灵巧型政府建构所蕴含的理念特征及优势,以期为中国政府改革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素材。

[关键词] 灵巧型政府;小政府;大政府;政府规模

一、导语

当彼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6年1月23日的国情咨文中激昂宣布:“大政府时代结束了,”到美国2012年大选议题之一即为大小政府的选择,候选人罗姆尼声称将美国带回小政府时代,他批评奥巴马选前扩张性支出、放出“利多政策”等行为一味扩张政府规模和财政支出,增加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是种政见支票的浮滥。但由于“普勒现象”(Pogo Phenomenon)的存在,人民倾向于政府增加支出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而不愿减少公共服务,所以奥巴马选举年政策实践策略明显凑效并赢得选举。而随后美国国会“财政悬崖”(Fiscal Cliff)的艰难谈判并一度陷入僵局则显示“普勒现象”后财政幻觉的代价。

美国选举过程中有关大小政府的政见争论表明:政府规模问题一直存在,其难以随任何人所谓“大政府时代结束”的宣称而结束。对于政府规模的衡量标准,不同人基于不同立场、知识和价值判断而异,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世界各国赤字高企,强调缩减政府规模以降低财政开支或意欲扩大政府规模以加强经济治理等不同观点均有支持者。政府规模“越小越好”(Smaller Is Better)还是“越大越好”(Bigger Is Better)依然百家争鸣。

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11年所出版《重新运作:为什么强劲经济增长需要灵巧型政府(Back to Work: Why We Need Smart Government for A Strong Economy)》[①]指出:当今政府在应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不可或缺,历史上的反政府情节由于没有认识到何种类型政府匹配对应的国家与社会,[[1]]他认为建立一公私合作灵巧型政府将是一国未来国际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外近年来政府规模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灵巧型政府建构理念,以期为中国政府改革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素材。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