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要走什么样的道路?(2)

新型城镇化要走什么样的道路?(2)

分级承接农民进城,力避“大城市综合征”

会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

解读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分级承接转移人口的要求,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再次重申。在城镇化进程中,应重点引导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历来是各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一些城市人口规模快速膨胀,患上“大城市综合征”,给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产业空心、公共服务配套滞后又成为许多小城镇“成长的烦恼”。

类似这样的城市发展困惑,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命题——如何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既避免“大城市病”,又克服小城镇“空心化”。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被明确为吸纳转移人口的主体。

下一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优化城市结构和空间格局,把培育和发展产业放在首位,以业立城、以业兴城、以产业带动就业,引导和吸纳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流动,形成人口在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的格局。

建设用地不能无节制扩大,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会议提出,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解读

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可以说,我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然而,一边是土地资源极度紧缺,一边却是挥霍浪费,大马路、宽广场、豪华办公楼、闲置工业园……这种单纯依赖土地扩张的城镇化难以为继。因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城镇建设用地以盘活存量为主,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

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来看,盘活存量、提升效率的空间非常大。目前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之间统筹不够,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够,节约用地的潜力还很大;大中小城市现有建设用地没有充分利用,土地综合承载力还有大幅提高的空间;未利用地和废弃地资源潜力大,农村空闲住宅、闲置宅基地多,节约用地的空间还很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