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要走什么样的道路?(3)

新型城镇化要走什么样的道路?(3)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会议提出,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解读

推进新型城镇化,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需要大量资金。据中国社科院研究,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即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在各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新扩建等方面所需的资金人均约为13万元,以数亿转移人口计,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政府财政是无法满足的。

推进城镇化,钱从哪里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从这些改革内容可以看出,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起重要作用,但并非承担无限责任,而是通过有效引导、搭建平台,创造政策环境,借助市场力量,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化。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解读

城镇化是中国必须走的路,但不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优秀文化、城市品格丢掉,不能再走过去“千城一面”的老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然方向,因此,会议提出,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

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科学合理的城镇布局,要有文化传承,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体现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之中。(记者 李松)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