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管理:
完善教师从业管理的体制机制
教师既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也是社会的道德榜样。在2013年的54名全国道德模范中,教育系统就占了11名。然而,少数教师抛弃操守,侵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例也不鲜见,严重损害了教师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2013年,当人们对严把教师入口关、规范教师从业资格和标准有了更多的期盼和要求时,“严管”自然就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词汇。
让道德缺失者远离教师队伍、把不合格教师淘汰出局,显然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建设。2013年9月,《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了一揽子意见;11月,《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列举了11种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并规定可以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等处分。3个月内教育部连续制定两个文件,不仅为教师划出了“师德红线”,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管理部门对师德建设的严正态度。
除了师德建设,完善教师从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努力在多角度全面铺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出台,为严把教师入口关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继续扩大,山西、安徽、山东、贵州成为新增试点区域,将为全国范围内的改革提供更多的样本经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实施,中等职业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终于“有法可依”。
强化培训:
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固本之策是加强教师培训。
2013年,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成为我国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建设的重要途径。广东省韶关市一位教师在参加该市组织的乡村教师培训后写下了这样的感言:“培训让我反思了自己37年的工作。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我们乡村教师就得改变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乡村教师们呼唤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急切心情,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5月6日,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围绕改进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培训管理等方面,为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筑牢“地基”。
改革既要脚踏实地,更应着眼长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近日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力争用3至5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