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倒霉透顶”官员落马说明了啥?(4)

【案例】“倒霉透顶”官员落马说明了啥?(4)

“倒霉透顶”的背后是心存侥幸 

童名谦被调查,显然是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不是什么政治敏感性差,“倒霉透顶”。然而,湖南官场的某些知情人士却将其原因归于“倒霉透顶”,这背后透露出的,既是冷漠的旁观心态,更有那么一丝心存侥幸的味道。显而易见,这些人并没有将童名谦的被查当做一面镜子,躬身自省,反而以时运不济、“倒霉透顶”来自我安慰,一定程度上讲,这种侥幸心理比违纪违法更可怕。

资料显示,在被调查之前不久,童名谦还出席了中央宣讲团在湖南举行的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更讽刺的是,近期,童名谦还为衡阳市千名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在课上,童名谦引用“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廉”的古训,告诫与会领导干部要坚守从政道德。不想,转眼间风云突变,假面被撕下,原来,这又是一位“纸上清廉、嘴上道德”的贪腐分子。

而纵观近年来落马的贪腐官员,类似童名谦的“优秀演员”并不在少数,“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从李春城到廖少华,从周镇宏到季建业……这些人大都是“台上反腐,台下贪腐”,还都爱秀“廉政语录”。越来越频繁的贪腐案发,搞得公众甚至有些审美疲劳,以至每当有贪腐分子落马,群众早已不是拍手称快,而是在翘首以盼,因为在大家看来,这些都是虾米,一定还会有“大鱼”落网,要继续严查。不得不说,群众对贪腐的警戒性前所未有地高涨,这是反腐的胜利,但也更是反腐的悲哀。

据不完全统计,童名谦系十八大以来国内第15位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另根据中央纪委公布的数据,2012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县级以上干部4698人。可见,权力是有风险的,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决心更是不容置疑的。

【启示与思考】

“最倒霉的官员”,这听上去颇为有趣。这也说明,官场风水学已经严重影响了一些干部对事件的判断、影响了他们的思维。

查看童名谦的履历会发现,他曾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邵阳市、衡阳市三地担任“一把手”。其中,他担任湘西州委书记5年,邵阳市委书记4年。而凤凰大桥垮塌、曾成杰非法集资事件,以及邵阳沉船事件,都是发生在他主政期间。发生了这么多次如此恶劣的事件,他都能安然无恙、甚至节节提升,在我看来,他并不是“最倒霉官”,而是“最幸运官员”。

说童名谦“倒霉”的人,恰恰忽视了他应当承担的责任,没有看到诸多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性,而是将问题的根源推脱给了外在因素,甚有惺惺相惜之感。这背后所暴露出的显然是当前官场上不少“双面官员”隐藏的侥幸心态。努力将面子工作演好做足,那么只要不出现“倒霉”的天灾人祸,便可一直伪装在“清官”的面具之下戴稳官帽,这便是“双面官员”的为官之道。

“双面人”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学现象。一旦具有干部身份的人成为“双面人”,便会“左手贪现金、右手拿先进”,公开场合大讲廉政、为民服务,暗地里却利用权力寻租,以此造成的危害更大,性质更为恶劣,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防备。要想撕下双面官员脸上的面具,一方面要在思想上加强官员自身的修养,筑牢防腐防线,抵挡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另一方面,还要在制度上加强监管,将权力置于组织、群众、法律、舆论的有效监管之下,将官员的权力公开化,让群众切实参与到监督与管理机制之中,如此,才能不给“双面官员”的权力寻租留有空间。

“双面官员”童名谦的落马绝非单纯因为“倒霉”,那些同样戴着“清官”面具,每日伪装度日的“双面官员”们还需及早自省,抛弃掉自欺欺人的“倒霉”之说,尽快“洗澡”“治病”方为上策。

一个官员的落马,不应该存在“倒霉”与“幸运”之说。奉劝莫再相信风水、潜规则之流的官场厚黑学,官场信条只应该有这一个:“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