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医疗还有多远(2)

公平医疗还有多远(2)

核心提示:目前,医保已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城乡居民,百姓得个普通的病不会不敢去看。政府还可以再进一步,挖潜节余,加大对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让百姓大病治得起。要实现真正的“大病医保”,还必须有中央的统一安排,把大病医保纳入全民医保范围,拓展和延伸基本医保的功能,使之成为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不受户籍限制,城乡居民都可以享受。

虽然基本医保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但民间公益查漏补缺、监督促进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此外,大病纳入基本医保,也可以学习民间公益项目的运作经验,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放大基本医保的效用,强化社会互助共济的功能。

建立大病医保制度,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要增加财政投入,也就意味着要压缩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或者政府自身开支,这难免会遇到一定阻力。但必须指出的是,公共财政资金更多投向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不仅是偿还历史“欠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还可以解除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这对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这笔钱花值得,不仅可以促进公平正义,还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新闻观察员 邱 玥)

我说几句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建议细化灾难性支出的标准,将人群按收入进行分档,设置不同起付线、赔付率等,实行差异化管理,使那些真正弱势的人群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同时,提高统筹层次,更好地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另外,建议保险公司每年出具一份疾病风险分析报告,以确定合理的临床路径和支出,控制过度医疗费用的恶性增长。

世界银行高级卫生经济专家张硕:疾病造成的灾难性支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应由社会保险来承担。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对疾病支出设立止损点,即参保人看病的自付费用到达一定水平,新增的费用就全部由保险来承担了。我国现有的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尚不能支撑这样的保障,因此考虑建立大病保险和大病保障,也是一种过渡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应通过监管、合同约定,使大病患者的报销便利、快捷。同时,为避免一家公司形成垄断,应引入市场机制,使每一个患者可以有选择的余地。各地的医疗保险或者合作医疗收入的情况不一样,使用的情况不一样,结余的情况也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差距。因此,应该在实施一定的时间后,根据积累的经验采取办法调整。

(邱玥整理)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