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是要做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大,才能啃动“硬骨头”,步子稳,才能掌握好“方向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但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尊重历史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现在我们发现某些体制的弊端,需要改革,但不能否认这些体制机制当时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譬如:计划经济、城乡二元体制、劳动教养、生育一个孩子等等,当时都有积极意义,不能笼统地认为我们过去的政策都是错误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习近平同志在8·19讲话中明确指出:“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前进的。与时俱进的“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认识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才能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全面深化改革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体现了中国的实际,反映了人民的意愿。而实现这个伟大理论则需要一系列的行动。习近平同志在谈到起草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时候指出,决定应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做到“三不写”,即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这说明,我们党决心取信于民,能做到的写,不能做到的不写。符合人民利益的改,违背人民利益的坚决不改。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强化执行力。执行力是制度的灵魂。制度执行力越高,政府公信力就越高。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他多次指出,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行动比宣言更重要。只有发扬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才能把改革的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法宝。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则是法宝之中的“法宝”。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方法论,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