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呼吁爱的回归!(2)

【案例】“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呼吁爱的回归!(2)

“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悲沧之声我们听到了吗?

看罢图片新闻,心在滴血。“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的老人志愿者的“秀”求助,这是社会的悲哀,这是老人们无奈无声的呐喊!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谁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众人其中包括被救者家人的理解。但是现在社会人性的冷漠,已严重危害到我们整个社会,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我们总是在拿“不敢扶”“扶不起”说事。蓄意放大了“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危言耸听的负能量,把极个别“扶不起”当成“老人摔倒便是讹诈”的“洪洞县里无好人”,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冷漠寻找借口,把明哲保身当做处世待人的座右铭。让社会公德很受伤。

真的是这个社会到了“礼崩乐坏”的程度,“老人摔倒都是讹”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自从南京“彭宇案”在公众舆论中成了“好人被冤枉”、“司法不公”的典型案例,并被斥之为社会道德滑坡的标靶。然而,彭宇案真相最终浮出水面,彭宇终于凭着良心承认是自己撞倒老人。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广西版“许云鹤”事件也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自称“学雷锋”扶倒地老人而被冤枉成肇事者的许云鹤,在交警部门展示其撞人监控后,终于不再四处喊冤,承认自己就是肇事者。就连日前外国人撞到大妈也反诬“扶不起”,一时成为热点热闻,然而事实上是外籍小伙属于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车,违规行驶撞到一名中年女子。类似“扶不起”的案件发生多次,“讹人”最终被事实否定。

再看看12月19日沈阳下大雪,路面湿滑,一位骑电动车的小伙儿在行驶中撞倒了一位老人。骑车人赶紧将倒在雪地里的老人扶起,一边连忙说对不起,一边询问老人是否感觉有什么不适。老人费劲地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几步后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

“讹人”毕竟是极个别案例,然而社会总是在蓄意放大“讹人”的负面影响,不管是不是真的撞到人,都被称为“做好事反被诬陷”的“讹人”,撞人者反倒成为见义勇为做好事的英雄,被撞的人反而被当成“讹人”的代名词。为什么我们一直活在谎言里?这个年代,真相,有些时候跟公平正义一样,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有些时候,我们总不乐意去承认。

有人戏言:“等咱们老了千万不要这样。这样下去,等咱们老了以后摔倒了,肯定没人扶了,做好事的人都被‘讹人’逼死了!”一如“坏人变老”的论断,被撞者讹人成了先入为主的想象;还因为在他们眼中,国人大抵如此。设若不是这样,他们的批判如何立足,如何体现自己的道德感,如何展示冷若冰霜的高贵与悲悯呢?在“不是坏人变老了,就是老人变坏了”的感叹声中,很多人都将爱心与善举埋在心中,并视明哲保身为最现实的哲学。

这是社会信任危机,让道德话题再度“发酵”,大家都以“一叶知秋”的悲观情绪来评判社会,放大社会阴暗面,非得像蟑螂一样专门去找阴暗潮湿的角落,一个劲地去找社会阴暗面,心理上也会蒙上一层阴影。结果到处都是“疑邻偷斧”怀疑一切。有人总是一味地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滑坡;只看到太阳底下的黑子,大树上面有害虫,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蔚然成风,世上真的好人多。“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这是老人的渴望和期待,这无声的呐喊是对社会公德的诉求,我们听到了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