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呼吁爱的回归!(3)

【案例】“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呼吁爱的回归!(3)

“请将我扶起”咋成老年人独唱?

首先这是一批老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平时做的,恰恰就是扶老携幼的志愿者工作,互帮互助,正是他们的做人准则。因此说,老年志愿者队伍,并不缺乏对他人的爱心,这些老年人更不存在所谓的讹诈他人的可能性,那么,又是什么动机促使他们来呼吁“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呢?人均有一老,无论他对他人做出了多少好事,都无法逃避自己也需要他人救助的现实。老来时会摔倒,这当然是一种百分之百的可能,那么,摔倒之后是流血受冻还是被人扶起,则当然就是“生与死”的考验。扶起了,得救助,生命不会死于非命,无人扶,不敢扶,怕讹不扶,一定会使老人丧失最宝贵的救助时间。这些志愿者老人洞悉了一切,才作出如此呼吁,恰恰正是因为社会出现了扶与不扶的争论,讹与被讹的纠缠不休。

“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像一首歌的旋律,春晚歌曲《春天里》有如下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而老人扶起的呼吁,显然借用了歌词中的某些元素。然而,这首歌并非老人专属,而是所有人的共同心声。

猛然摔倒于道途者,往往不是老年人而是中青年人,因为这些人需要赶路上下班。12月23日15点30分左右,一名女子从济南市堤口路东口南侧辅道路过时突然摔倒,过往市民看到女子摔倒都很关心,但是没有人敢上前去搀扶。(光明网12月25日)。“被讹”是一种强迫幻想症,它使国人陷入了两难境地,明明只是一种极其个别的现象,却被当成了尽人皆怕的强迫臆想症根源,这恐怕并非个例使然,而是恰好迎合了大多数国人的自私本性。“看客”历来不乏,自鲁迅时代即多多,鲁迅之前更多多,如今是看客泛滥。袖手旁观,只当看客,不扶倒摔者,自私又有了当看客的全部理由,何乐而不为乎?

倒地者为青年女子,如果是小孩子过家家倒于地而不能自我站起,是不是也要先打110、120急救车前来?也就是说,呼吁扶倒者是老人,事实上凡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摔倒现象,老人之呼吁,究竟是为老年人群体还是为所有人呼?至少客观上,老人是在为道德而呼,为人性而呼。报道中说老人是“为了人情味儿的回归”,人情味儿,难道只属于老人?“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的歌词,难道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心声?

扶起摔倒老人是社会文明在呼唤

尊老爱幼一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时为遇到困难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然而近期接连被网络曝光的讹诈好心人事件,让许多好心人面对需要帮助老人望而生畏,使本来就充满温馨的社会大家庭让人感到有些冷漠。其实在我们的社会大家庭内,温馨依然热情地洋溢,那些借他人善良行不仁之举的,也一直是极个别品质不好的人。林子太大,自然什么鸟都有,前期接连曝光的一些借他人善良实施讹诈行为的人,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中毕竟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何况他们的丑陋行为又都被媒体置于阳光下暴晒。现在问题是,仅仅几个品质不好的人,就能把我们这个崇尚美德的社会搞得“冷漠”,不外是我们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快捷了。偌大一个世界,竟在网络面前变得像个院落,恐怕谁打个喷嚏都会尽人皆知。同时也可以说,这恰恰是社会日益迈向真正文明“强心剂”;社会的文明,需要逐步清理陈腐和糟粕,网络媒体的快速传播,加之怀有社会责的人士层出不穷,势必要加速社会陈腐和糟粕的灭亡,从而促使社会快步走向真正的文明。因此说,弘扬社会美德,关爱我们身边等待帮助的老人、妇女、儿童,需要我们每个公民都积极地释放出更大社会责任和人间大爱,不要因为几个被媒体曝光并让正义去谴责的龌龊灵魂而纠结。

古人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换句话说,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们。如此下去,那么今天老人们所面临的尴尬,可能就是我们年轻人明天遇到的无奈,那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也不要以为那十几位老人手举“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的字牌是为他们自己担心,其实他们举起的是对这个社会的信任,他们发出的声音,更是这个社会对爱心的召唤。

【启示与思考】

见倒不扶不管是新闻还是争议的讨论已经不新鲜,多层面到边到角的剖析不可谓不全。但是,见倒不扶的氛围与空气,并没有因此有丝毫的改观。事实上,在真实的生活中,因“扶倒”引发争议的并不是很多,讹人的也只是个案。但是,就是这些极端的个案,让群体的道德责任有了推托的借口,让所谓的风险无底线的蔓延与泛滥。

度人以恶逻辑并不靠谱,然而覆巢之下没有完卵,见倒不扶没有赢家,受害尤甚自然是老年群体,摔倒了无人去扶,让老人变得更无助更弱势。如此语境下,老人们“举牌求扶”并不能简单看成作秀,其中的无奈与诉求依然是一种真情呼唤,有理由予以正视,并且老人们“不讹人”、“有医保”之类的保证,也是由衷的心声。

“举牌求扶”问道社会信任,它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社会搁置纷争的能力,即释放群体间信任的基础。见倒不扶背后可见的社会保障不充分,“买单”伤害的成本太高是核心的症结,老人因此产生伤害的负担,超越了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那么,防止伤害向诚信寻租,首先要从保障的层面上来“加固”。譬如,医保的报销比例要有所调整,类似于北京的“摔倒险”也要逐步普及,趟平老人生活中隐性障碍。见倒不扶背后还有社会公正的机制危机,如何让助人者不流泪,立法的保护机制与搁置争议的保障机制,依然还在探讨中,也就加速。

另一方面是社会释放信任的主动性。社会转型群体沟通变得越来越不充分,群众信任的培育不充分,尤其是年轻群体道德选择与年龄更大的群体相比,显得更利己。对此,公民的道德与诚信教育应加强,尤其是舆论的引导要逐步理性起来。同时,在老年人“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与年轻人“倘若我扶起,请你别讹我”的各自诉求中,全社会应当反思社会信任的理性。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