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试招生制度起到真正的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校沉下心来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社会观念转型。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须强调整体改革概念,纵向上涵盖义务教育到继续教育,横向上考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使考试招生系统性、综合性地推进,为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创造条件。
在教育领域,从未有一项改革能吸引如此多的目光,也从未有一项改革能遭遇如此多的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教育界人士,还是家长,都高度关注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路径。
考试招生一直被视为国家的“抡才”大典。考试招生制度是信号灯,决定了社会成员受教育和社会阶层流动机会的公平性。招生考试制度是指挥棒,一头连着中小学,对基础教育有强导向作用;一头连着大学,关系到大学招收什么样的学生。招生考试制度是总开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育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它身上找到症结,教育问题的求解也要从它身上下手。毫不夸张地说,招考制度改革关乎教育的公平、方向和质量,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潜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病症在于“三难”:过高考独木桥难,国家选拔创新人才难,考试发挥正向激励作用难。这“三难”又具体体现为三大弊端:评价方式单一,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决定作用。一考定终身,学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行政权力主导,考试缺乏多样性,学校缺乏自主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这为当前的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说白了,我们的目标就是告别拥挤的独木桥,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国家选拔和培养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同时,让考试招生制度起到真正的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校沉下心来搞素质教育,也进一步推动社会观念转型,加速新型人才观的形成。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不是一张白纸,过去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当前研究如何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时,必须客观分析:今天要提出什么?解决什么?怎样才可以实现?
很多人将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光聚焦于高考改革,希冀以“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突破扭转“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之风,尽力消除教育界的浮躁之气。这方面不乏有益探索,近年来,浙江建立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按会考成绩、综合素质测试和高考成绩2:3:5的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这较“全国一卷、千校一面”显然更为科学,社会也是一片赞扬之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