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思维看改革布局

从战略思维看改革布局

——“战略思维论坛”第一次会议发言辑要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的改革的集结号。从战略目标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战略重点看,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近日,以战略哲学专业为依托,第一次“战略思维论坛”在中央党校召开,国内知名战略研究专家共话“战略思维与改革战略”,从战略哲学的高度探讨国家改革战略问题,共谋学科建设发展蓝图。

段培君(中央党校战略哲学教授):“在亚里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战略与哲学具有深刻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中央党校设立战略哲学学科的基础。2012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以来,中央党校成为第一家设立战略哲学学科的学府,并招收了第一届博士研究生。战略哲学学科的设立既是2000年中央党校将战略思维纳入基本教学要求以来积累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为战略思维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学科支持。

从当前我国战略研究和战略实施的现状看,许多问题都需要提升到战略哲学的层面来研究。国家战略的研究,国家的愿景,包含了价值理想,对它的正确判断和普遍认同是国家战略目标制定的前提。哈佛的三圈理论,第一个圈讲的就是价值圈,有它的道理。价值理想与目标的实现,要求各种手段的有效支持,即必须按照规律合理配置资源。这种以价值追求为目标而实现的资源合理配置,是一种价值性的规律,涉及战略之“道”的真谛。近年来,围绕价值问题和中国梦的讨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论断,都体现了战略哲学中价值维度和规律维度的重要。因此,从战略哲学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姚有志(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少将):战略本是军事术语,在二战之后,战略才开始逐步被广泛应用。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使用“战略”一词。因此,战略的内涵也扩展到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从战略的本质与战略思维具备的特征来看,战略都具备哲学思维的特征。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重点性、对抗竞争性、相对稳定性、实时调整性、政治导向性等基本要素均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也都有必要上升到哲学层面理解和认识。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