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松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

李松林0

李松林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原院长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808/903945.shtml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6/0808/903951.shtml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我们的工作水平,我们能不能够正确地判断形势,能不能够有效地去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地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以战略思维为首,决定着其他思维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我们必须要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

一、什么是战略思维

1.战略

战略一词是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这个词汇最早见诸公元3世纪末,我国西晋的司马彪有一本书叫《战略》,从其内容来看,战略的含义是泛指战争作战的谋略。那么,“战略”一词最初仅仅是一个军事方面的术语,这个用法一直延续了2千多年。德国近代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对作为军事术语的“战略”作了明确的定义,即“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应用,因此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斗目的的目标,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同这一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

根据1980年英文版翻译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战略”下的定义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给“战略”下的定义为:“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即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毛泽东从军事的角度也曾对“战略”下过定义,“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

2.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自觉运用。在现代社会里,战略思维是作为人们分析和解决全局性、长远性、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的战略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战略思维一般讲有四个要素。第一,要有高度,从战略高度和更高的层次来思考重大的现实问题。第二,要深入实际,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来确定战略布局、主攻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第三,要有广度,用宽广的世界眼光来认识问题,判断形势,做好定位。第四,要有跨度,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增强预见性,善于抓住事物运动过程特定的关键点和转折点来抢占先机,加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关于战略思维能力的定义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思维,是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所进行的全局性的思维,是习近平同志在谋划中国发展战略时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的总和。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