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救助金花不完,厅长发火管用乎? (2)

【案例】救助金花不完,厅长发火管用乎? (2)

将为40万困难老年人发养老服务补贴

经济收入低、身体差的老人如何养老?钮学兴介绍,江苏今年将全面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预计上半年就将出台,40多万老人将受惠。将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家政等服务到社区和机构,为老人上门提供养老基本服务,如果老人入住养老院,也可以转入到养老院,不是直接发放现金补贴。

此外,江苏还将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险覆盖面,解决老年人因病、因伤需要长期护理的问题。江苏还将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制,鼓励公建民营。力争到2020年,全省民办养老机构或者床位比例达到80%以上,主体是民营机构。

厅长发火是一针清醒剂

民政厅长发火了,质问的是:儿童大病救助资金为何只用了一半?提出这个问题很现实,一边是救助金躺在账户上睡大觉,另一边却是困难儿童急等救命钱,追根溯源,还不是工作脱节造成的?

民政厅长在关键时候、重要场合,敢点火,讲硬话,这并非不理智,也不是坏事。这样的自我检讨,犹如一针工作清醒剂,刺中了儿童大病救助资金闲置不用的要害,目的恐怕也只有一个,就是要以咄咄逼人的态度来提高工作执行力。民政厅长会上发火,这样的火气,能给无助的困难儿童带来福气吗?这是每一个公众更关注和期待的。如果只有会议上的火气,没有工作一抓到底的锐气,那一时的意气用事,开出的恐怕还是一张空头支票。

面对民政厅长的发火,我想,基层部门恐怕不会无动于衷。但要让类似的民生福祉真正散发出幸福的味道,光靠领导会上发火不是万全之策。解决之道还在于各级官员要心中装着群众,落实政策不打折扣、不遗余力。一则,制度设计要更加科学、务实、可操作,并通过早一点的广而告之、多一点善意提醒,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二者,建立民生政策公示、公开制度,并完善民意评价体系,以此来倒逼基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让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其三,对政策执行不力甚至不作为、慢作为的,除了发火外,还应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来点硬处罚。

大病救助金“睡大觉” 别只是厅长“发火”

贫困儿童大病救助金居然多到用不完,这绝不是说兜底性公共福利已“供大于求”,而是因公共财政支撑的该项救助体系执行缺乏效率。那么多孩子无钱治病,还有病患儿因此而被遗弃——前不久,媒体曝南京“婴儿安全岛”中弃婴增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患病儿童,试想,如果专项救助金能帮助他们,其命运会否被改变?

一边是无钱治病的悲剧和悲情求助,一边却是政府性公共基金睡大觉,这绝非个别现象。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造就“大河有水小河干”的奇观;再比如,广州市一笔预算1亿元的救助重症病人的转移支付款项目,执行率为零;再比如,安徽各地将车牌号码竞价所得资金专门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但这些钱基本分文未动……

这些救助金用不出去,要么是因救助政策知晓率不高,要么是因申请条件苛刻、程序复杂,或经办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但归根到底,是因约束机制乏力下,执行者缺乏履责动力,不愿发挥应有救助效益。

相比每到年底的“突击花钱”,救助金剩得再多似乎也没关系,只要不贪污挪用就算称职,因为政绩考核里没救助金必须花出去这条……试问这是什么行为?典型的懒政和怠职。如果说贪污腐败是一种硬伤,这种慵懒散无疑是一种暗伤,治庸如同反腐,同样刻不容缓。

救助金剩一半花不出去,民政厅长该“发火”,但更应“发火”的,是相关问责制度。厅长“发火”终究只能管一阵子,说到底,只有改变对官员考核方式,将其政策落实跟官帽挂钩,并问责失职官员,才能唤醒沉睡的救助金,也才能消减“救助金节余”和民众“差钱”的落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