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花钱买荣誉”何时了?(2)

【案例】“花钱买荣誉”何时了?(2)

出钱多就能排名靠前

王女士所在的企业年产值200多亿元,在全国颇有名气。

2012年,企业受邀请参与评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是由一个叫某“品牌实验室”的机构评选。“董事长说,既然不要费用,就参加吧。”申报材料寄出一周后,就被告知已被评上,但要交5万元宣传推广费。“既然评上了,那就交吧。”王女士说。2013年,这份榜单揭晓,王女士发现同行业中有个完全不知名的品牌的排名比王女士所在企业的排名还高。

2013年,这家机构又邀请王女士所在企业参评。王女士询问对方评选程序和标准,对方说了几条后提醒说:“谁出钱多谁就能排在前面。”

一年花费百万元应付评比

“你看,这个诚信企业的评奖,也是只要给钱就能获奖。”王女士从桌子上的一堆材料里翻出邀请函,里面明确规定:获得3A级诚信的企业,要交10万元,而获得2A级诚信的企业,要交5万元。“荣誉岂是靠花钱买来的?这种只要给钱就能评上的奖项哪有什么公信力可言?”

“对于评比,我们是能推就推,有时实在推不掉,就象征性地给点钱。”王女士说,即便如此,每年应付这些评比还要花不少钱,“大约在百万元左右”。

王女士办公室里放着一大堆奖状、证书,可谓“荣誉等身”。“这些荣誉九成以上是花钱买来的,也就是说‘材料+金钱=荣誉’。”她无奈地告诉记者。

企业需要社会认同,如果有公信力的机构评选出客观公正的排名,企业是愿意参评的。“但评选程序要公开公正,不能向企业要钱,不能谁给钱多就给谁颁奖。”王女士说,“现在的评比鱼目混珠,让企业不胜其扰。”

花钱买荣誉,谁能对授奖资格做出甄别?

实这些年,评奖就像一棵大树长出的斜枝,蓬蓬勃勃肆意疯长,甚至有了“评奖经济”的分类。因其加大了企业的负担,也因为良莠不分水分太多,受到过激烈的批评和辛辣的嘲讽。想必“中华羊蝎子奖”“山寨奖”一类的揶揄,还没有完全退出人们的记忆。也就是从那时起,叫停一切金钱评比活动,就成了此起彼伏的呼声。可是时至今日,仍然有类似评奖继续进行,且有死灰复燃之势。因此,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举例来说,苏南某全国著名企业,2012年受邀参加一个某“品牌实验室”机构组织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评选活动,“董事长说,既然不要费用,就参加吧。”申报材料寄出一周后,就被告知已被评上,但要交5万元宣传推广费。“既然评上了,那就交吧。”但当2013年这份榜单揭晓时,发现同行业中有个完全不知名的品牌,排名还在他们前面。去年,企业又被邀请参评,可问到评选程序和标准,对方提醒说:“谁出钱多谁就能排在前面。”更可笑的,一个有关“诚信企业”的评奖,也是只要给钱就能获奖。甚至邀请函里面明确标明:获得3A级诚信企业,要交10万元,获得2A级诚信企业,要交5万元。(见同日《人民日报》)——荣誉到了花钱来买的地步,这荣誉价值几何、有何公信?恐怕除了一个包裹自己忽悠别人的面具之外,就剩下街谈巷议的笑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