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花钱买荣誉”何时了?(4)

【案例】“花钱买荣誉”何时了?(4)

“这些评比多数需要企业缴纳数千元到几万元的费用,有少数机构在被拒绝后,竟然以各种手段要挟企业。”这种“被评比”对大小企业来说都是一种灾难,大企业需要生存发展,就要有叫得响的名牌镀金,而这层金可不好镀,你不给钱,自然有人给;他给钱,你就吃亏,而这个亏就可能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就是“现实”,所以大家都只能不断的往这个无底洞抛入真金白银;小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需要花费一笔无力承担的费用,有的即使筹足了费用也不够格参与评比,只能走入越评越弱,越弱越不能评的恶性循环中。这样的评比毫无意义,甚至评委席上高坐的评委们也是形同虚设,他们所做的无非就是举举早就内定的牌子,说一声:“恭喜”。

到底是谁这么“光明正大”的收取评比费?这些评比费又是怎么使用的?有没有人对评比费的使用过程全程监督?如果这些不公之于众,其可信程度就不得而知。如果有人利益熏心,打着政府评比的幌子,暗地里做着收受贿赂的勾当,就更是让这些评比失去了公正、公平的准则。

买来了荣誉,失去了公信力, 这样的金不镀也罢!

【启示与思考】

各类评选评奖乱象丛生,一些评选机构的无良是一个方面,企业方面也应该深刻反思。一个企业能否进“百强”,是否有“3A级诚信”,自己可谓心知肚明。如果明明不强又缺信,还要用钱去买,这本身就是欺骗消费者。这些年,卖奖敛财,年年泛滥,如果不是一些企业年复一年花钱买奖,卖奖者又怎能乐此不疲?

企业不胜其扰,大倒苦水,显然深谙其中的道理。既然不满于现状,为何还要参加没有公信力的评比呢?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一年百万元的评比投入,究竟能换来多大的回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拒绝了某些机构的邀请,企业就会遭到各种手段的要挟。甚至有些评比“来头大”,挂着政府部门的名头,还有退休官员当顾问,这样的评比企业更要审慎考虑参加。于是,评比就变了味,奖项只是一个噱头,参评费本质上就是公关费,维护好双方关系才是真实目的。

乱象丛生的评比不仅仅在企业中存在,在社会其他领域中也或多或少存在。尤其是在党政机关中,决不允许这样的乱象存在。回首一年的过往,经验需要总结,成绩需要表彰,年终检查评比作为许多部门和单位的惯例,会否打着这样的幌子让各种不正之风卷土重来,败坏我们已经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企业需要社会认同,同样其他社会主体也需要社会认同。如果有公信力的机构评选出客观公正的排名,评选程序公开公正,不向企业变相要钱,不会谁给钱多就给谁颁奖,相信大多数企业是愿意参评的。这样的评奖,企业心甘情愿,消费者也会埋单,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正向成长,整个行业也会因此健康良性发展。反之,则将企业和整个行业推向泥潭,步入恶性循环的轨迹。因此,整治评比乱象迫在眉睫,剔除那些不负责任、巧立名目的评比机构,还企业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行业以清新向上之风,就是还中国经济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