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花钱买荣誉”何时了?(3)

【案例】“花钱买荣誉”何时了?(3)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坚决叫停一切金钱与桂冠的互换。当金钱可以通吃的时候,荣誉很难名实相副,而且难保出现水货,成就了欺世盗名的卑劣。允许这类评奖存在,就是允许欺骗存在,允许虚假存在,允许金钱荣誉交易;它和钱权交易、钱色交易同属一类,只不过看着好看听着唬人罢了。再者,“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当这种评奖乱象暗流涌动乃至泛滥成灾时,实实在在的荣誉,也就“城门失火、池鱼遭殃”,变得掉价和真假难分了。

人民日报在为这条消息配发的评论中说,各地应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好好检视一下自己辖区范围内的评奖活动。基层单位也应自觉抵制乱评奖,别干那些“花大钱、买黑牌”的糊涂事。问题是,声势显赫、牌子超靓的评奖,大都集中在首善之区,地处一隅的机构,很难有超强的引力和蒙人的权威。所以,北京应该是治理的重点。而且,有关单位应该对评奖主体进行资质认定,哪些是可以评的,哪些是不能评的,让参评者明明白白。不把这些界定清楚,评奖经济的斜枝,只怕还有枝繁叶茂的时候。

“花钱买荣誉”实为扭曲的“政绩观”

年终岁末,组织开展评比表彰,是对一年工作的全面回顾和综合衡量,旨在总结成绩、表彰先进,找准问题、促进工作。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中央三令五申,大多数单位都能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评比表彰工作,但报道中曝出了个别部门单位以穿上“国际”马甲、挂上“N强”等招数要求企业“花钱买荣誉”。这其实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崇,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买来的“荣誉”终究靠不住,最终会落个“荣誉”扫地的下场,让企业遭受严重损失。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指出:“形式主义是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全党必须揭破它,把这种毛病切实改掉。”“花钱买荣誉”怪象,由于扭曲的“政绩观”作怪,使个别部门单位利用评比表彰干起了“老猫钓鱼”的勾当,向企业搞创收、捞好处,“谁出钱多谁就能排在前面”,这种“讲形式图虚名”的评比表彰到底有多少公信力?这样评出来的成果和政绩,如何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有病当需彻底根治。矫正扭曲的“政绩观”,需结合实际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机制,深入基层实地开展考核,坚决杜绝那些“昙花一现、糊弄一时”的虚假政绩出现;改进评比方式,既听部门单位汇报,更要走好群众路线,把工作成绩交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和检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查查工作中是否出现 “玻璃门”、 “弹簧门”、“旋转门”给群众添麻烦,路标多还是路障多……等等,牢牢抓住评比的发言权,使弄虚作假没有了市场;明确和约束好部门单位考核评比权力,取消不必要的评比达标,斩断个别部门单位利用考核评比搞创收、捞好处等利益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考评实效。

评比表彰既是对作风建设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次考验。只有各级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按照中央规定规范开展评比表彰,才能评出民心士气,评出正能量,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花钱买荣誉 丧失公信力

年末岁初,又到了一年一度“创先争优“的时节,丁玲《杜晚香》有言:“可是一到年终评比,也总是像泉水一样,从这里那里冒出来数不清的颂扬。”这数不清的颂扬看在外行人眼里是对获奖者的歌功颂德,殊不知现在的许多评比,大多是临时抱佛脚,这些企业“抱佛脚”不是用手,而是用钱。单位获奖等级的高低不是凭经营实力而是凭财力,谁出钱最豪气谁就能排在前面。

“中国名优品牌”、“中国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品”……这些有着“中国”两字的头衔听上去很权威,看上去“来头”很大,但实际含金量有多少?发证机构的权威性又有多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