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 缤纷年味(3)

东西南北 缤纷年味(3)

核心提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历来为千家万户所重视。在举国欢庆过大年之时,各地都有怎样的过年习俗?本报记者采写了一些有趣的年俗活动,以飨读者。

河 南

熬年守岁 举家围坐夜长明

王汉超 张妍文

河南延续中原根脉,过年颇有讲究。过腊月二十三就进了小年,民谣里唱词分明: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花花(对联);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方天地里,岁岁年年遵循着这段章程,绵延无穷。

腊月底几天,主妇上阵,忙不过来时,男主人也得掌勺,和面蒸馍、包馅过油、杀鱼炖肉……个个不亦乐乎。面食,不同以往。花卷、油卷、枣花馍,上面都要用胭脂点上红点,以示吉庆。更有别致者,做成寿桃、刺猬等等,不一而足。

年三十儿除夕,年味儿最足。河南乡下管饺子叫扁食,扁食里兴包枚铜钱硬币,使之成为“幸运果”。这是传统的“抽奖”活动,谁吃到硬币,象征新的一年必有福气。河南人讲究守岁,又名“熬年儿”,大门外点灯,长明一夜,全家围坐,闲话一年。过了子时,鞭炮燃放既毕,依长幼为序祭祖跪拜,孩子们再向长辈叩头,讨取压岁钱。

河南俗语“三天戏,五天年”。唱大戏要三天整,年要过五天。大年初一正式过大年,既有乐趣,也颇多规矩,嘴上多说吉利话,忌触霉头。五天内不准吃面条,不搅面汤稀饭,吃馒头不准剩。新年开门头件事,放挂万字头鞭炮,爆竹声中驱邪迎新。随后,便要出门,逢人作揖拜年。

走亲戚是过年主要内容,规矩多,历时长,贯穿年节。一些地方讲“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晚辈带礼,要到长辈家“走亲戚”,长辈则要安排酒菜,等客到来。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这天还要吃饺子,取意捏住“小人嘴”。大年初六,生意便要开业了,这叫“初六大开市”。

除夕之前,叫做拜早年,正月十六之后,叫做拜晚年,过了二月二,这年才算最后过完。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