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校生态文化

如何构建高校生态文化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论述,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决心和文化自觉。但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不可能自发产生,需加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生态文明观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对高校而言,充分发掘校园文化之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促进作用,推进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生态文化在育人中的功用

大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和学习,时刻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如果能够将生态文明的因素融入校园文化,使高校生态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功能,将会有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

导向功能。高校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生态文化则能够对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情感、生态行为等起到引导作用。如果大学生能够一直在高校生态文化的影响下学习和生活,那么势必会有效激发其生态情感,从而要求自己尽快适应和融入这种氛围,并将之作为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

激励功能。主要通过榜样示范和奖惩机制来实现。一方面,高校通过树先进、立典型,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使之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之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产生对生态文明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逐渐产生自我控制的力量,使其对自己的生态行为由自发变为自为,由他律变成自律。

凝聚功能。高校应当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学校精神中去,更有力地将大学生凝聚起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促进力,迸发出群体和个人强大的能量,强化高校生态文化的育人作用。

约束功能。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集体意识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其主要通过有形的管理制度和无形的校园舆论发挥作用。当高校的规章制度蕴含生态文明的理念,当生态文明能够占据大学课堂、校报校刊、网络论坛等校园舆论载体的一席之地时,高校生态文化就能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价值观的确立起到约束作用。

构建校园生态文化的着力点

许多高校非常重视组织开展校园生态文化活动,但从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教育影响力不够、主题性不强,效果不太理想。具体表现在:校园生态文化活动轰轰烈烈,但学生满意度不高;活动种类繁多,但系统化程度不足;活动对象单一,很多活动只流于形式,学生参与面较窄;活动生态特色和本质体现不足;活动同质性高,与专业的结合度不高;生态文化活动宣传力度不足;学生对环境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环保意识与行为表现出“知行不一”的特点,对生态的参与体验不够等。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