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成就中国梦的动力 显示文明高度(2)

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成就中国梦的动力 显示文明高度(2)

摘要: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从国民教育体系、宣传文化体系、实践养成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在廓清有关重要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意见》以更大的篇幅与精力聚焦于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全面而又精细地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现路径、职责要求,确立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纲领。

关于指导思想,《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做到三个“紧紧围绕”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贯穿“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和“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等方法论。这些论述体现着一个核心理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一定要全面贯穿于当下的建设实践,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否真正实现“贯穿”、“融入”,是影响、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成效的关键。

《意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的原则,概括而言,即以人为本、抓住核心、联系实际、善于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是人民群众,应当始终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理想信念是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解决好了理想信念问题,就抓住了个体形成并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坚持联系实际、善于创新。不能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接不了地气,就不能引起群众共鸣、有效实现对象化,就会流为无根游谈;不能做到善于创新,适应新环境、借助新载体、开辟新渠道,运用新方法,实践新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就会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唯有坚持以人为本、抓住关键、联系实际、善于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规律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意见》从国民教育体系、宣传文化体系、实践养成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国民教育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关于这一实现路径,《意见》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总线索,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师德师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宣传文化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关于这一实现路径,《意见》以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为总线索,对社会思潮引领、社会共识凝聚、主流价值传播、网络阵地建设、文化产品创作、优秀文化传承等作出了具体部署。实践养成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环节,是接连人们核心价值观知与行、内化与外化的核心枢纽。关于这一实现路径,《意见》以“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为总线索,提出了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一系列实际举措。社会治理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重要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治理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融入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事实依托、实践场域。关于这一实现路径,《意见》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为总线索,对经济活动、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制度建设等如何遵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明确论述。四个体系构成的实现路径相互支撑、协调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获得巨大的推进合力。

此外,《意见》还就各级党委和政府、党员、干部、不同社会群体、部门单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作用、职责要求等给予了详细阐述。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