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消除基层“试探”心理

[学习时报]消除基层“试探”心理

核心提示:某单位开检讨会,一些干部带了两份发言提纲,一份言辞犀利问题尖锐,一份含糊其词语气温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依令而行,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基层才不会产生“遐想”和“试探”心理。

某单位开检讨会,一些干部带了两份发言提纲,一份言辞犀利问题尖锐,一份含糊其词语气温和。这件事看起来是小事,实则透露出一个倾向性问题,那就是基层对上级作风是否真改存有疑虑。改作风不能看说得怎么样,关键在于实际行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依令而行,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基层才不会产生“遐想”和“试探”心理。

有人坦言,基层干部把领导的胸怀看小了,把领导的觉悟估低了。事实恰恰相反,问题就出在领导干部身上。“风正帆才满,舵灵船不歪。”基层这条船是不是走正道,就看上面刮什么风、掌什么舵。“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正因为平时领导干部喜欢听好话,热衷搞面子,才使基层心怀“试探”心理,准备多种应对“方案”。

裴矩在隋朝做官时,以溜须拍马著称。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常态,经常对朝政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感慨道:“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裴矩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是基层干部喜欢搞“试探”,而是摸不准领导刮什么风。

虽然各级抓作风的力度很大,但个别单位整改落实的效力并没有很好地传导到基层,个别单位心存疑虑。于是,他们会利用领导开会、调研等时机,搞一些“试探性”动作,以验证上级改作风的真实度。如果上级领导坚决反对“四风”,他们自然会打破惯例、践行新风。否则,“试探”心理就不会消失,直接后果是让基层不知所措,工作被动。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领导干部善禁其身、先净其身,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态度鲜明,不让“试探”心理有滋长空间,才能引领基层风气向上向好。相反,如果含糊不清、半推半就,或者言行不一、内外有别,就会给基层传递“错误信号”,助长“四风”回潮,使作风建设偏离轨道、背离航向。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