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河北连发伤医案 红头文件缘何难救医生命?

黑龙江河北连发伤医案 红头文件缘何难救医生命?

伤医案的发生与当前医患矛盾的现实和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要想从根本上遏制伤医事件,关键仍在于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连续两天,接连发生两起伤医案。

2014年2月1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诊室被高中生齐某某用钝器猛击头部致死。这是继温岭杀医案、北京同仁医院医生被砍案后,又一起发生在耳鼻喉科的恶性伤医案。

当人们还在探究耳鼻喉科为何成为伤医案重灾区时,案发第二天,河北省再次发生伤医案件,只不过,此次伤医案的事发地是外科。2月18日下午,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李某在办公室写病历时,突然被一名男子用刀割破喉咙,行凶男子随后逃离现场。李某经紧急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据了解,该男子疑因不满李某对其做的手术而行凶。

作为李某的同行,在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工作20多年的临床医生贾勇对记者说:“现在行医真的挺难,特别是外科,也就是老百姓俗称‘动手术刀’的医生,这些医生的职业生涯中每天都面临着各种风险,风险背后就会导致事故。”

“患者对医疗行为不满意可以进行投诉,也可以把医生告上法庭,但是为什么要使用暴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曾经做过10年急诊护士,目前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医患办工作的王芳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非常气愤。尽管法律可以严惩凶手,但我的心里还是凉洼洼的。”刚刚下夜班的北京市某医院麻醉科大夫苏磊一脸疲惫,对于连接发生的伤医案件,除了悲凉,言语间透露更多的是无奈。“从增加保安数量到增加技防物防等措施,近年来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文件频繁出台,法律也对行凶者进行了严惩,但医生仍是高风险职业,风险指数甚至在直线上升。”说到这里,苏磊低下头说了一句,“医生的命谁来救?”

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2013年10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实现警医联动,确保恶性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等内容。记者发现,在最近两年时间里,各种保障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的措施不可谓不详尽,但伤医案仍不时发生。其中有何缘由?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