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河北连发伤医案 红头文件缘何难救医生命? (2)

黑龙江河北连发伤医案 红头文件缘何难救医生命? (2)

“通告和指导意见都张贴在医院墙上,但实际操作很难。”北京市某医院医患办公室主任魏刚(据当事人要求为化名)向记者分析说,由于这些通告和意见的法律层级低,所以执行力度偏弱,“此外,虽然看似有了一系列文件,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明确,法律解释也不明确”。

此前由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从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住院区、就诊区、办公区成为暴力伤医事件的高发区。由此,“报告”建议将医院场所属于公共场所明确写入相关法律法规,使公安机关在执法时有法可依,特别是在诸如急诊室、病房等关乎患者生命安危的特殊场所,更应加强防范,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

“我认为应将上述文件通过立法程序上升到法律层面,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提高执行力,切实保证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魏刚说。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医生王浩被刺案中,中国医师协会医疗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李惠娟曾担任王浩父亲的代理律师,她对记者说,伤医案的发生与当前医患矛盾的现实和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近年来,由于体制弊端等因素的影响,并未出台对解决医患矛盾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

在去年年底浙江温岭杀医事件发生后,对于加强医院安保的呼声再一次高涨。温岭本地的部分医生希望医院能够像机场一样,对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必要的安检。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加强安保固然能够防范部分有极端情绪的患者,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医生的安全,但这种方式不可能从根源上解决医患矛盾,而且还可能会增强双方心理的紧张。

对此,卫生法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卓小勤认为,针对伤医案件,除了行凶者个人性格偏激及病理性畸形冲动等因素外,更需要关注此类案件背后存在的整体医疗环境问题。

“因医患间不信任导致的医疗暴力事件,反过来又使医患关系急速恶化。重构医患之间的信任势在必行。”李惠娟说。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严峻,药品回扣事件等医疗腐败现象的存在,导致医生公信力受到损害,加之出现医疗事故后,事故鉴定单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患者处于弱势一方,唯恐正当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在卓小勤看来,若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伤医事件将无法得到根本遏制,“解决的关键仍在于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赵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