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意见》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如何才能把这一任务落到实处?
蒋熙辉:要将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落到实处,必须结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把价值观践行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动态分析当前思想理论界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巩固思想舆论阵地,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宣教方式,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凝聚力,让受众入座入耳入脑入心,自觉认知认同;要突出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充分运用新兴媒体的强大传播作用,注重建设主阵地、弘扬正能量,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和普通群众的养成教育;要注重制度建设,坚持制度建设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记者:党和政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负有怎样的责任?
蒋熙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者、推动者,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与者、示范者。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不仅靠自觉“补钙”,还要靠规章制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党的规章制度中,落实到党的组织生活中。
要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氛围大环境,使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
记者: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入脑入心、变成自觉的行动?
蒋熙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是主体。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引导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并自觉践行,要从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出发,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要区分层次对象: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青少年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极端利己主义等侵蚀;公众人物要带头遵纪守法,强化职业操守,展示良好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思潮,传递社会正能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大力推广者和思想引领者;要鼓励知识分子参与实际工作,激励他们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阐释者和宣传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