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环境移民”的背后:需重视需作为(2)

【案例】“环境移民”的背后:需重视需作为(2)

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商人、艺术家、媒体从业者、酒吧老板。他们有的卖掉自己在大城市的产业,带着行李箱和家人,买上飞机票,到小城市“扎根”;有的则保持试探和观望的态度,两地往返,过着“双城记”式的生活。无论如何,他们都在试图逃避污染和肮脏的环境,以及大城市的冷漠和物欲。

当他们到了新地方,毫无疑问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尤其是一些热点移民地区,如果大量新移民涌入,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生存资源造成承载压力,最显性的体现就是在交通、教育、物价及房地产等方面,这种资源性的竞争极有可能成为新移民和本地人引发冲突的一个诱因。

更大的隐性冲突来自观念。由于大城市和小社会存在发展阶段的“落差”,当在大城市形成的规则意识、做事效率和文明意识,放置在一个慢节奏的熟人社会时,势必会发生冲撞。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蜂拥而至的外来移民者,地方政府始料未及,几乎没有任何准备,他们不知道用怎样合适的办法来融合和解决这种微妙的利益关系。这极有可能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伏笔。

这一场移民潮,正深刻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环境移民”热是全民焦虑的局部化体现

这股移民潮的火爆程度,其实有很多信息可进行窥管见豹的解读。比如据香港《南华早报》独家调查揭露,成千上万的中国百万富翁如何取道香港,获得加投资移民资格。这股中国内地富人移民潮已迫使加拿大政府暂停受理投资移民计划,以清理早前积压的申请。这其间有多少是基于“环境移民”不得而知,但“环境因素”绝对是所有移民者优先考虑的一个问题。

虽然移民热不是中国的专利,环境恶化也不是某个国家独有的现象,但环境的日益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从长三角、东北、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程度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各种水污染之下,大量的癌症村不断出现。前不久,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癌症村地图”在网上广为流传,地图上标注的“癌症村”超过200个,引起了外界的热议,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长期研究的《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结果表示,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在土壤污染方面,2010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相关课题组在其年会上发布了对我国土壤环境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部分地区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局面,亟待加强治理。尽管土壤污染因为“国家秘密”而未有官方结论,但不断出现的重金属超标和镉大米事件,还是凸现了形势的严峻性。

之前,记者在“中国长寿之乡”山东省莱州市采访发现,日益严重的化工污染使当地部分村庄成为“癌症村”,众多癌症患者用生命警示着莱州湾南岸生态环境的恶化。长寿乡变癌症村虽然是个例表现,却未必不是全局的真实写照,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问题,公众最有直接发言权。从某种意义讲,富人精英们选择移民,其实就是在“用脚投票”,用实际行动来缓解自我心中的恐惧。问题在于,相比于少数精英移民者而言,那些只能坚守的“环境难民”,才是最值得关注的“沉默的大多数”。

如同硬币的两面一样,在“环境移民”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环境难民”。保护环境和生态更多的是全民的责任,需要触及到每个人的利益才会有切肤之痛,并对环境和生态给予敬畏。虽然不能说富人和精英们就是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者,但必须承认的是,他们在其间应当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分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某种程序上讲,富人和精英们对于环境恶化具有不可推卸的作用,一方面很多污染事件恰就是以他们作为始作俑者,比如带血的GDP背后,总会有精英们和富人们的影子,那些重大的环境灾难事件,也跟这些群体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公共管理和决策的主体之一,富人和精英们本应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如果因为其移民就会“事不关己”,没有了切身利益的顾忌,其社会责任就难以得到落实,污染治理的前景就难言乐观。

“环境移民”热是全民焦虑的局部化体现,其真正的隐患在于,移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是随着精英和富人阶层的流失,造成责权利的割裂与倒置,那些本应是治理的带头者,却成为继续破坏和危及环境的领头人。如何在减少移民的同时,唤醒和树立全民责任,才是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命题所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