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的“三明模式”

公立医院改革的“三明模式”

最近各类医药、医疗耗材腐败案件曝光,虚高的药品和耗材费用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根源是医院创收逐利机制,使医院、部分医生和药品耗材代理商在生产流通环节形成了牢固的灰色利益链,导致医疗费用高企、医患关系紧张。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直面解决“以药补医”和“宰病人”的顽疾,用组合拳坚决扭转公立医院创收趋利的机制,初步建立了保障公益性医疗的新制度,使医院和医生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职。从结果看,百姓和医务人员,政府和医保均受益于改革红利。

做好顶层设计,靠机制创新实现改革红利

明确改革目标,政府勇担责任。三明市委市政府首先明确医改的主体是政府,改革的对象是长期形成的医疗机构的逐利机制,政府勇于承担破旧制度,建新制度的改革职责。政府要真正“办医”和“管医”,这既包括对医药卫生制度的整体设计,区域医疗资源的规划,也包括对公立医院的合理投入,对医务人员的正确激励以及对公立医院运行进行监管等等。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三回归”,即“让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让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

理顺人事关系,做好组织保障。 为了形成改革合力以推动医药相关的改革,三明市在医改领导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医院配合,社会监督”的改革工作机制。市委邓本元书记果断决策、直接推动,市政府杜源生市长全力支持,专门安排了詹积富副市长主管医改,并将财政、卫生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特别是将卫生、人社、药品等医药相关部门划由詹积富副市长负责分管(其他省市均是由不同市长分管),为三明市医改工作的推进做好组织保障。

财政统一负责,集中管理医疗资金。在改革之前,三明全市的卫生资金筹措、配置与服务购买功能分散在县市的各个部门。2012年5月,三明市提出“三保结算机构合一”,今年又提出“整合市县两级三保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市级统一管理的全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 率先实行三保全市统筹管理。三明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筹资方式和缴费标准,统一医疗“三目录”和补偿政策,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服务监管,统一信息管理。新农合与城居保基金也统一纳入由财政暂时代管的医疗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

找对症结开药方,靠管理创新攻克顽疾

破除长期形成的医疗机构的逐利机制的关键在于给医务人员正确的激励机制,让医务人员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三明市迎难而上,抓住主要矛盾,攻坚克难。其关键性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找对症结,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药养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一是刺激医疗费用上升,加重患者就医负担,占用社会发展的资源。二是让老百姓吃了冤枉药,“是药三分毒”,危害身体健康,不利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在破解医改难题时,三明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突破口,找对了症结。

开对药方,调整医生收入机制是改革的关键点。医生是政府各项医疗制度安排的最终执行者,是整个医疗体系之中知识最专业、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关乎医疗卫生体制运行的健康与否。如何给医生“定价”,让医者重归父母心,是医改中最核心的问题。

三明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医生技师年薪制”,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提升至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这是对医生专业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认可,保证医生能够拥有体面的阳光收入,起到了吸引医疗人才、稳定三明医疗队伍的积极作用。

三明市的年薪制在考核方式上也颇具亮点,做到了考核与创收脱钩、与医院医生利益相一致,实现了积极性和公益性二者的平衡。年薪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构成,绩效年薪的考核则是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和社会评议相挂钩,与药品耗材检查费用等收入脱钩,避免 “吃大锅饭”和过度服务的问题。通过对年薪制医生实行“联动考核”,将医生年薪与院长年度考核情况、医生年度考核情况挂钩,做到了医改办激励院长、院长激励医生,各方利益一致,完成医改目标。

找对执行者,财政给院长发年薪,系统化监管。由于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殊性和高度专业性,政府的监管往往只能止步于公立医院的“门口”,难以洞察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而公立医院的院长可以成为政府和医院的双向代理人,承担起代替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职责。三明市首先是正名院长身份。院长实行年薪制,院长工资由隶属关系的财政部门拨发,院长的收入不再与所在医院的创收相关,院长们的收入与承担的风险、职责相匹配,医院院长是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第一责任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