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医改走势

摘要:医疗卫生领域是一个严重市场失灵的领域,美国把看病完全作为一个商品,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到现在走不出医改困境的根源。三中全会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限制在经济领域,而不是把它泛化到其他所有领域,彰显了政府要更好地发挥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应有的作用的决心。

我们都知道,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最近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是免费医疗。俄罗斯卫生部长宣布,保证俄罗斯公民将永远在俄罗斯联邦内能够免费享受医疗服务。虽然现实的情况是,俄罗斯的全民免费医疗仍然只是基本的医疗保障,而且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但饱受看病难的中国公民,还是被邻邦俄罗斯的免费医疗制度狠狠地刺激了。

不过,免费医疗制度在世界上也是存在的,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是免费医疗体系。免费不是说老百姓去看病不要钱,免费医疗体系在卫生经济学里面是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俗称。什么叫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就是老百姓看病直接免费或者是付得起的低费。我们改革开放前的医疗卫生制度就是这样的。这个制度是由前苏联创立的,目前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用这个制度,比如北欧国家、英国、澳大利亚、泰国、巴西等,应该说,它已是世界的主流。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是把他们的免费医疗制度作为国家名片在开幕式上展示。

美国的医疗体系非常典型,把看病完全作为一个商品,医生为了赚钱就会过度诊治,人为扩大病人的病情,多开药,动辄手术。正如《资本论》所言,如果把律师、教师、医生这些职业都变成挣钱谋生的手段,这个体系一定出问题。

我国目前愈演愈烈的医患冲突,令人深感不安。事实上,医患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和患的矛盾,是社会矛盾在医院这个窗口的反映,究其实质是社会病。2009年4月6日,我国出台了医疗卫生改革草案,那么,我国医改何以实现突破?我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医改走势

医疗卫生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改革与一个国家的大潮流是紧密相关的。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那么,这场新的改革将对我国医改产生什么影响?或说有什么意义?简单归纳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医疗改革的力度成为大势所趋。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目标和价值取向。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就是以促进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全面改革是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因此,我们可以期待,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面改革的推进,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力度将会加强。

(二)政府更好地发挥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三中全会提出了配置资源要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和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主要针对的是过去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政府在起主导作用。但是也有市场失灵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市场经济国家,比如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医疗卫生是免费体系。免费就是非市场,就是福利制度。而市场就是价格机制,你摸摸兜里的钱,看看那个价,你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回家,这就是市场机制。可以说,医疗卫生领域是一个严重市场失灵的领域。没事,没人会去看病,那么,看病的时候谁给病人提供服务呢?是医生。同时,病人需要哪些服务是谁来做决定呢?也是医生。所以,医生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又是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的决定方。对于这一领域,如果一定要用市场机制必定是会出问题的。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到现在走不出医改困境的根源。

我想年纪大一点的医生们肯定怀念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医患关系。那个时候,治疗条件很差,如果治不好,病人也不会来为难医生。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一种令人堪忧的医患关系呢?因为我们在用市场的理论来改我们的医疗卫生,由此患者和医生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买卖关系。就是说,我交了钱你就得给我治好,治不好就是你医生的事。医疗卫生要做的事就是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当毛泽东同志看到关于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长篇报道后,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送瘟神》两首七律诗。我们现在有的医院是在“造瘟神”,可是“不造病”又哪来钱去发工资、盖高楼呢?如果要靠市场机制去进行医改,就只能是造瘟神。三中全会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限制在经济领域,而不是把它泛化到其他所有领域,由此彰显出政府要更好地发挥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应有的作用的决心。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