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政府工作报告 议全面深化改革(3)

听政府工作报告 议全面深化改革(3)

摘要:司法有没有公信,就看人民群众对法院的裁判过程和裁判结果是不是认同。人民法院的人民属性,决定了人民法院的工作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满意是检验司法公信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尺”。

唯有改革才能释放活力

——访江苏省徐州市市长朱民代表

本报记者郑晋鸣

“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听完报告,江苏省徐州市市长朱民代表深有感触。他说,作为一座传统工业集聚的苏北老城,徐州唯有靠改革才能释放活力,才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百姓安居乐业。记者就此主题采访了朱民代表。

记者:改革如何改起?

朱民代表: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徐州是江苏省唯一的煤炭资源大市,一直以来生态环境欠账较重、遗留问题较多,优化环境是徐州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因此,我们实施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徐州。例如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加大差别化资源价格和惩罚性价格实施力度,探索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机制和排污权交易机制,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记者:结合实际,您认为政府应怎样简政放权?

朱民代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简政放权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简政放权后,政府的责任实际上更重了,如何把握放权的度,抓准“越位点”和“缺位点”,这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去年,徐州深入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大量“放权”,累计清除办事障碍850项、精简审批事项113项、优化服务流程85项,百姓办事难、办事慢、办事找人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市民满意度达95%。同时,“放权”并不意味着政府“大撒手”,很多时候,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给市场恰当的引导和导向。举个例子,近年来,徐州新兴产业、环保型产业异军突起,就与政府的政策引导密切相关。如今,徐州市循环经济主导了工业企业发展的方向。今年上半年开工兴建的一个又一个亿元以上大项目,个个都是环保节能型的。一条代表现代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正在壮大成长,它标志着徐州由一个老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的深刻转型。随着中能光伏二期3000吨生产线的建设,徐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