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放弃保研回乡种田:当农民是份体面工作(2)

大学生放弃保研回乡种田:当农民是份体面工作(2)

摘要:毅然决然放弃名校保研资格,只是为了回老家种田。因为这样的选择,今年24岁的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何三杰近日成了新闻人物。

“空心农村”需要有志青年

在罗庄镇养老院,匆匆陪母亲吃过午饭后,何三杰便急着赶回村里和约好的几户村民签土地承包合同。走到村西头的水泥路上,何三杰指着路两边的大块地说,这就是他要承包的200亩地。

记者看到,两边绿油油的麦田中,不时会有一两块闲置撂荒的黄土地,有的地里甚至还长着未收割的玉米秆。

据了解,何岗楼村有2200多人口,2200多亩地,村里绝大多数人近年在全国各地做羊毛衫生意。由于做生意挣到了钱,村里崭新、阔气的楼房比比皆是,多数人家建有车库。但是,在家居住、务农的多是老人。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回乡,不愿意与土地打交道。”何三杰说,“现在农村基本上是‘空心’的,面临谁来种地的问题。”

67岁的何派礼老人,是何三杰下午要签合同的第一户人家。老人一家5口人,过了年,儿子就带着老婆孩子去温州做生意了。家里只剩下他照顾年迈的母亲。母子俩住在刚刚花了27万元盖成的三层楼房里。何派礼老人家里有6亩多地,这次签订合同的有0.93亩。

何三杰和何派礼及其他村民签的土地承包合同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合同一签6年;有树的地每亩每年700元,没树或愿意砍掉树的每亩每年800元;签合同时每亩先付50元定金;根据合同,村民正式交付土地的时间是今年9月,村民还可种一季秋粮;合同一式三份,由村里做保……就在何三杰和这几户村民签合同时,还没有外出的村民每次都会三三两两围过来。他们私下议论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有的说,“三杰办了件好事”——因为忙于生意,种地就成了大家的麻烦事。回家种地吧,那几亩地的收成,还抵不上耽误的生意和花去的路费;不回家种地吧,留在家里的老人不愿意,指责忘了农民的本。这下可以放心外出,不用挂念家里了。有的说,他们是看着何三杰长大的,乡里乡亲,知根知底,比承包给外边来的人放心。有的说,何三杰上了大学,有知识,能干好……截至2月20日,何三杰的200亩土地承包合同已签订了近80亩。据何三杰介绍,他的创业如果没有镇里和村里的支持,光承包土地这项工作就很难实现。

此外,关于创业最棘手的资金问题,目前他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已筹集了60万元,每人筹集20万元。何三杰的20万元主要是通过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款筹集的。其中一个合伙人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洛阳男孩裘盈凯,他已经说服家人放弃就读研究生参加何三杰的创业。另外一个合伙人是何三杰的大学校友、在校生龚洪亮。

“到9月份正式接收土地,除了完成承包土地任务,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要更加努力!”对做现代农民,何三杰信心十足。

创业亦是为了尽孝

快到家了,何三杰有点不好意思。“村里最破的一家就是我家。”顺着他的手指去,果然与周围两三层的崭新楼房相比,这个院落有点太过破败了。孤零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前,是干枯的杂草。屋内空荡荡的,布满灰尘。“已经两年多没有住过人了。”何三杰说,这两年上学回来都是住亲戚家,这次回来时间长,他晚上还在这个房子的里间休息,因为忙碌,根本没时间收拾。

得知记者来采访,何岗楼村党支部书记何宗奇赶来,向我们介绍了何三杰的家庭情况。

因为贫穷,何三杰的父亲40多岁才和智障的母亲成婚。2004年夏天,父亲因摔伤导致下肢瘫痪,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何三杰身上。

15岁辍学的他,开始承担起家里的农活。十几亩麦田,碰到农忙时节,何三杰更是忙得晕头转向,晾晒麦子、播种玉米、剔苗、打除草剂……白天累了一天,晚上他还不能睡得太死,每隔两个小时得给父亲翻一次身,以防血液不流通造成全身水肿。

2006年,被病痛折磨了两年的父亲去世,留下何三杰兄弟俩和智障母亲相依为命。在邻居和乡政府的帮助下,他们重新回到了学校。

2010年,半农半读的何三杰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母亲被罗庄镇政府照顾安排进入该镇养老院,为何三杰解除了后顾之忧。

大学两年多,他年年都拿奖学金,课余时间和周末,他勤工俭学挣生活费,寒暑假到企业或工厂扛包、做保安、养猪。2013年寒假,他更是同时做了四份兼职,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自强之星”。义务献血、为贫困山区孩子筹集善款……在同学们眼里,何三杰是典型的成绩好、人品好、心态好的“三好学生”。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