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总理之前就提出了“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既然是一份“接地气”的报告,其中让我们百姓看完之后特别温暖的是说,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够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其实说到底这是在关注我们大家的民生,也是在回应百姓对于自己的利益诉求。我想问一下王教授,以后在施政层面、操作层面来讲,未来的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怎么样回应民间现在越来越强烈的对于自身诉求的回应?
王健:你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是不是把它给稍微缩小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说从民生这个角度来讲大家有些基本的要求,比如说生活必需品要安全、医疗要有保障、教育要公平、老了要有所养,就是社会养老保险这套体制要比较健全。但是我想所有的民生的改善都必须有一个前提——中国经济发展。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我们首先要把蛋糕给做大了,你切蛋糕的人才好切,蛋糕再小怎么切都难。从这几年来说,应该说事关民生的事情中央政府已经做了很多了,新一届政府也做了很多,比如说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完全是对接的、独立的,而且可以跨省转移的。还有像今年的教育,教育就提出来,以前困惑大家的就是“小升初”,“小升初”用什么标准?这次教育部应该说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作为政府来说,他几大任务当中我觉得首先还是通过改革发展经济,然后按照过程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的建设各方面来提高国家的实力,来综合改善民生。
主持人:王教授,接下来我可能还想问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您可以从小处着眼没问题。您觉得我们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特别是像改善民生的这些政策的制定,您觉得和像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等,他们之间有什么样深层次的联系?
王健:应该说这是一脉相承的,怎么是一脉相承的呢?我们知道搞“五位一体”的建设还是现在我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这些任务,实际上都是我们当时“五位一体”建设的一些具体化和落实。当时十八大的“五位一体”的建设也好,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好,我们的落脚点都是“惠民生”,我们的落脚点非常明确都是惠及民生。所以这次应该说是对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的一次全新的审视和具体工作的落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