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政协会上的集体哀悼,以捍卫生命尊严的名义(3)

【案例】政协会上的集体哀悼,以捍卫生命尊严的名义(3)

【启示与思考】

肃立、低头、志哀……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特别的默哀引发了广泛关注。为了向在昆明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中遇难的群众表示哀悼,与会者集体默哀。默哀,高举生命至上的旗帜,表达对罹难同胞缅怀,也体现对暴恐事件的谴责和严厉打击暴恐活动的决心。

从汶川地震后第一次为普通民众设立全国哀悼日,到玉树地震后全国和各驻外机构统一下半旗志哀,伴随着我国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重大灾难发生后对于遇难者的哀悼方式,由民众自发过渡为国家自觉。

在全国政协大会这样的特殊场合举行默哀活动,赋予了默哀更多的庄重感,既是对于同胞蒙受灾难的感同身受,也是各族人民对于暴恐分子反社会、反人类行为的同声谴责。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集体默哀,不仅是对于逝去生命的沉痛哀悼,也是对各民族更紧密团结的呼唤与期待。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暴恐分子妄想干扰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图谋必定失败。

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让今年的两会变得沉重。人们原本关注着“改革清单”如何落实,顶层设计如何推进,寄望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为国家大计方针出谋划策。但是现在,我们必须面对无辜生命的逝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和伤痛。当政协大会的与会者为遇难者默哀之时,它显示出政治的本义,表达着国家对每一个公民的尊重——不分强弱,没有贵贱,如此,才能释放平等的真义;才能让国家意志真正与人民意志对接。这,恰恰也是两会的内涵。

如果说,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是为了民众的福祉,那么,国民的幸与不幸,就在于他们的权利是否真正得到尊重。没有这个基本出发点,改革无法形成共识,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人民”两个字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体现在每一项政策措施,每一个具体方案,每一个与民众相关的事件中。在政协会议的静默哀思里,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分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