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野牛涧地带,位于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境内,东距麦克雪奥德堡19千米,南距老人河48千米。曾经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围猎场之一,古代北美土著人的一个重要居住区。1981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在艾伯塔省(Alberta)的西南部,发现了标有记号的数条小道、土著人营房和坟地遗址,里面存有大量的野牛(美洲野牛)骨骼,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近六千年前的北美平原上土著人的生活习俗。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对野牛习性的了解,将牛群追赶到悬崖边,迫使其跳崖摔死,然后在下面的营房里分割尸体。
美洲野牛被圈到这里后,即被赶下悬崖摔死
北美最大、最古老的围猎场
几千年来,美洲野牛是在北美大平原上居住的土著居民谋生的物质来源:牛肉可以充饥,牛皮可以做成帐篷及衣服,牛粪可以生火取暖,牛的腱、骨和角可以制成工具。艾伯塔西南的箭猎山中的美洲野牛涧地带是北美最大、最古老,得到最完善保护的围猎场,它包括圈牛区、屠宰区和加工处理场几个部分。其中,圈牛区面积32平方千米左右,美洲野牛被圈到这里后,即被赶下悬崖摔死,屠宰区内有一道约18米高的悬崖。从5700年前到19世纪中期,被赶下这道悬崖摔死的野牛不计其数,悬崖下白骨累累。今天,在11米左右深的存骨坑内仍然可以看见许多野牛骨骼。加工处理场是人们对野牛进行加工的地方,位于圈牛区附近,人们在这里加工野牛。这里遗留的一些土坑是专为贮存、燃煮食物而挖的,土坑周围有用野牛骨垒成的骨墙。
第一位考察此地的考古学家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朱尼斯·博尔德,1938年开始对此地进行第一次发掘,随后九年的发掘让人们对此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聚集盆地位于悬崖的西边,是一处方圆40平方公里的积水盆地,是广阔的草场地带。盆地里有充足的水源和各种各样的青草,在冬天到来之前都是绿油油的。石块堆积在两旁,追逐巷道帮助者将野牛逐向悬崖。现今仍可在盆地看到绵延14公里长的巷道,由无数小石堆标志着,悬崖西面10公里处有500多个石堆,人们在这里生火和编织毛毯,这些石堆还为野牛形成一条通向悬崖的小路。狩猎开始前,经过训练的年轻人会学走失的小牛的叫声来引诱牛群跟随自己,当牛群靠近了追逐巷道的入口处,年轻人会围在牛群后面,挥动长巾,大声叫喊,恐哧牛群。牛群跑至悬崖前往往收不住腿,随着惯性跌入崖底。从5700年前到19世纪中叶,曾有无数的野牛被聚集到10-18米的悬崖边,今天在悬崖底部到处是野牛的尸骨。悬崖附近是屠夫们的营地遗址。在方圆1公里的范围内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出贮肉窖和灶坑遗迹,当地人制作的肉干可保存几年时间。
今天在悬崖底部到处是野牛的尸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