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一多扬为民之风
【少】今年代表委员开大会,限制市民出行少了;发言时空话套话的“官腔”少了;请假外出的代表委员少了……
(现场)“去年两会的时候就感觉到交通管制明显减少,原以为也就是一阵子的事儿。”红绿灯前,北京市民张小姐指着与社会车辆一道等候放行的人大代表车队说,“没想到今年的交通管制措施更少,尽可能减少对大家出行的影响。”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是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对今年江苏代表团要求的“不要在会议期间安排其他联谊、招商、洽谈等活动”颇有感触。“代表们不是来交流感情的,不是来讲面子和气派的,而是代表人民来解决问题的。”他说。
(画外音)人民两会,两会为民,看代表委员是否为了人民,就要看他能否抓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反映老百姓切身需要的建议和意见,这是对代表委员们履职能力和水平的集中检验,更是会风的集中表现。
【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污染宣战”“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等回应民生期待的内容更多了;代表委员扎扎实实通过调研整理出来的议案、提案多了;每天晚上,在房间里认真研究材料、准备发言和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多了;发言时,用直白的群众语言讲群众心里话的多了……
(现场)一张塑料纸,一片毛毡,一件大衣。为了更好地准备今年两会提案,年近六旬的全国政协委员、作家何香久走进北京一个桥洞下的农民工聚居点,与十几个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三天。有了这段经历,他说:“他们走进了我的内心,并且今后不会再走出去了。”
从去年的农民工融入城市议题到今年聚焦他们的精神生活,其中凝聚着何香久对这个群体深厚的感情。
6日夜里11点,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乃东县贡桑养殖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益西卓嘎仍在专心致志地修改自己的建议。“我发言的时候用汉语,回家给乡亲们宣传会议精神和惠民政策的时候要用藏语。”她说,在用汉语已经写好的第一稿上,在每一行文字的上方又工工整整地翻译成藏语。
(画外音)民有所呼,会有所应,这就是人民期待的两会会风;心里装着人民,扎扎实实为人民谋福利,这就是人民赞许的党风、政风。
“好建议都是跑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阳光孤儿院院长杨绍军说,“深入群众,摒弃形式主义,杜绝官僚主义,提出的建议就能接地气。”
可以想见,两会上的为民之风必将进一步影响参加会议的党员干部心怀人民、问计于民,以好作风破发展难题、解民生忧虑。
一近一远鼓改革之风
【近】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和列席会议的部长们主动走近记者谈改革举措;两会记者会上,发言人、相关受邀部长与热点问题近距离“交锋”;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发言,紧贴群众需求……
(现场)人民大会堂北门,是部长大会期间列席会议的必经之地,以往不少记者为了采访到这些部长们,往往是“连拉带拽”。而今年工信部部长苗圩、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等6位部长主动走近记者,回应或发布与深化改革、民生相关的重要问题、最新信息。
房价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面对目前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了一线房价“高烧不退”与三四线房价松动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直截了当地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今年1至2月数据表明,部分热点城市虽然交易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总体还是供应不足,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加快治理雾霾进度、建立环保跨区域保护机制、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就近医疗服务”……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呼应了百姓的吁求。
(画外音)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任务,代表委员以强烈责任感履行职责,离问题近些、再近些,离群众的期待近些、再近些,离改革攻坚的“硬骨头”近些、再近些。宁当“改革卒”不当“太平官”,这种胸怀自信、锐意进取的风尚,汇聚起两会猎猎改革新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