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去哪儿了

钱都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一个一个“去哪儿了”的主题节目和话题,展示了不同的行动方案和反思。与前几年“不差钱”相比,看看现在形成的落差,似乎可以类比地问一下,钱都去哪儿了?对钱都去哪儿了的追问,适用于几个方面。比如:股市多年一蹶不振,股民被套牢的钱去哪儿了?地方政府依赖于土地财政却债台累筑的钱去哪儿了?前几年担心热钱涌动,现在流动性紧张加上国际货币关系影响,作为国际资本的钱又要去往何方?对此种重大问题的追问,都与政府控制财政公共资源的方式有关,都会引发很多重大的思考,提供改革的重要线索。

特别是“八项规定”出台后,“三公”、津贴等与财政资金管理相关的改革,成效初显,而且这些措施与以往相比,有令不行的风气有所改观,但是与存在的问题相比,与人们的改革期待相比,取得的成效还是不够的。所以即使可能节减了一方支出,人们还是不禁要问:控制支出的效果是否属实?节约下来的钱又都去哪儿了?

具体观察,确实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些单位以观望的心理推进,甚至想方设法钻政策空子,力争分享最后晚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对取消公务车作出了规定,但是地方特别是各单位普遍不存在主动推进这项改革的意图,其他涉及影响单位领导财权的改革措施更是有如此遭遇。

控制支出的标准不明,一些地方部署落实政策时,只是上行下效转发文件。没有可供操作的详细标准,难以推进,结果集体违规、法不责众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政策落实还是处在测算摸底阶段。有些地方财政部门最后干脆对各单位的支出以一个固定的比例象征性地压减,而预算管理上并没有作出深入细致的规定。

虚假应付,存在不实行为。一些单位虚高上报往年“三公”支出,通过数字游戏的方式来体现本年度“三公”支出减少。一般式的联合检查代替专业审计,而检查时只是简单劝诫,没真正触动利益和灵魂。

措施单一,没有全面展开。人们当然对“三公”支出方面的问题久已诟病,但是导致“三公”问题的病根在深处,如果治了“三公”,其病根未治,其他方面的公共支出同样会是贪污腐化的重灾区。由于不是全面性控制支出,这次治理就明显存在这一问题,一些单位领导甚至借控制发放津贴之机,将资金用于漏洞更大的其他支出方面。

在财政管理透明度不高,控制支出没有全面铺开,公务人员的津贴受到影响,而单位负责人滥用财权未受遏制的情况下,人们就会普遍存在质疑:钱都去哪儿了?这种正当的质疑正反映出财政管理的要害。

打造阳光财政,就得对钱的去向有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当前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还远没建立并有效运转起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