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本质

文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本质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一。文明在引领和指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文明范畴的界定很不相同,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已成为影响中华文明现代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现实问题,成为实现中国梦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这迫切需要进一步廓清文明的要义,深化对文明及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并在以下方面取得共识。

一、文明的内涵具有个体与群体、东方与西方的区别

从个体意义上说,文明是指人文素养所达到的程度和境界,强调的是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精神以及个体符合公众利益的行为及习惯等;从群体意义上说,文明是指社会的进步,表达的是社会进步的程度、方式、状态及结果。这两个方面构成文明的全部意义。概括来说,文明的本质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实质性进步,即文明是一种社会品质。

文明这一范畴的含义在中国语境与西方语境中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中国语境中,文明在中华文明最早的典籍《周易》中已多次出现,《周易》有“内文明而外柔顺”“天下文明”等记载。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文明历来是指个人或社会的人文修养特别是德性修养所达到的程度及境界。这种理解与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个人修为、注重内在修养的民族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西方语境中,文明是与“蒙昧”“野蛮”等相对应的范畴,在西方人看来,西方文明才是人类的先进文明。这是因为自从资本主义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胜利后,西方便理直气壮地把包括现代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西方的价值观等在内的西方现代社会称作文明世界。因此,在西方人的视野中,文明历来包含着先进与落后的对立、西方与非西方的区别,西方是先进的、文明的,非西方是落后和野蛮的。理解文明这一范畴的本质和内涵,需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国际比较,把握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需要审视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所代表的立场。

二、基于中华历史传统,形成对文明的思想共识

按照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来理解,文明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层次的内涵。从内在的层次来看,文明即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的进步。中华文明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得到完善的以儒家思想道德为代表的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人们普遍认可和遵从的价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譬如,内圣外王、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而不同、中庸、包容、和合、共生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价值共识。从外在的层次来看,文明表达的是社会进步的方式、机制、状态、程度及成果,表现为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现象和历史现象。文明发展的根本是内在价值的培育和生长,外在的现象是内在价值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表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说,是基于传统文明培育现代价值,实现传统文明的现代转型和现代表达,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其中,基于传统文明培养现代价值,即实现传统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对待中华传统文明应持珍视和崇敬的态度,真正明了中华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所在,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而不应持一概否定的态度,更不能主张历史虚无主义。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