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度审视“从群众中来”丰富内涵 (2)

五维度审视“从群众中来”丰富内涵 (2)

“从群众中来”的矛盾辩证法内涵,是指人民群众对于成就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又相互作用,造成并同时居于一个共同的家园。“从群众中来”表明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一个他们共同拥有并共同维护的身心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说是矛盾的主要的方面,党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从二者的分工和合作关系上看,党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人民群众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从事各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党和人民群众的统一体中,党和人民、领导和群众、干部和职工,始终具有相对性:一方面,两个方面彼此是对方的前提和条件,各自造成对方的地位和状况;另一方面,这些基于统一的对立因素,由于相互作何用,因而具有向对立面转化的潜能和趋势。这就意味着,党是人民的党,人民是党的人民;心中和眼中没有人民,身后和头下没有人民,党就失去了相对方,也就失去了基石和根基。因而,也就不成其为人民的党,其所为“战斗司令部”、“领导核心”、“先锋队”、“主心骨”的政治地位和名义也就名不副实、虚而不存。所以,中国共产党就其根本区别于剥削阶级政党的特殊性质而言,始终是相对于人民群众的政治存在。离开了和丢掉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不是一个“实在”,就是一个“空壳”,就是一个失去了一切名分的政治虚无。同时,党和人民群众同时具有的对于对方的相对性,也规定着他们向各自对立面的某种转变。这就是说,党的政治地位和执政地位,依赖于人民群众的成就,如果党脱离了群众,甚至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它们先前各自在社会统一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出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从群众中来”,就是要警醒和劝勉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需谨记自己是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因而必须始终把自己完全地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并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政治相对性基础,不断地巩固作为先锋队、执政党、主心骨的政治地位,不断地提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政治效能和主导作用。

“从群众中来”的历史学内涵,是指人民群众对于造成党的当代历史方位的重要事实。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最为光彩照人的页章。九十多年的历程,我们党是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走过来的。“从群众中来”,体现的是党和人民基于历史、逻辑和理论高度统一的深层结合。革命年代,党依靠人民的帮助和保护,数次逃过劫难,转危为安;依靠人民的投入和参与,从曲折走向顺利,从失败走向胜利;依靠人民的呵护和抚育,不断壮大,不断发展,不断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力量最强、前景最好的政治力量。建设年代,党依靠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战胜天灾,度过了困难和危机,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巩固地建立起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成功地研究制造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两弹一星”,拥有了世界上数量越来越多的外交伙伴和合作伙伴,使一贫二穷的旧中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使国家建设具备了各方面不断巩固的坚实基础。改革年代,党靠着人民的理解和谅解,借重人民群众的探索和创造,总体顺利地实施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并进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着“五位一体”又快又好的与又好又快地发展。对于党来说,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的现代史,就是一幅“从群众中来”的探索和奋斗、创造从而有所成就的画卷,就是一篇“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民族史诗。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坚持意志和抱负从人民中来、思想和理论从人民中来、智慧和力量从人民中来、营养和动力从人民中来。党近一个世纪的“从群众中来”,是党探索和认识自身建设、国家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光辉页章。历史学意义上的“从群众中来”,表达出了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人民陪伴和护送党从历史走到了今天;人民给予了党成长壮大的哺育、抚育和扶助;人民参与并承担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主体工程和主要工作,党至今所取得的一切是人民的创造和无私奉献所成就的,是人民向党提供了党自身建设事业所必要的一切条件。“从群众中来”揭示出了党的建设这样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颠补不破的真理:党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培植出自己永不枯萎的根系以及永不破损的根基,才能保持住自己统帅和执政地位的政治合法性以及从事使命担当的一切智慧与力量,才能在任何时候依靠人民的智慧、感情以及力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从而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创造和不断获得成功。

“从群众中来”上述五个层次的内涵密切关联、有机统一。其中,哲学认识论的内涵,是“从群众中来”的理论意义,作为基础而存在,揭示出人民及其社会实践是党的智慧的泉源;社会学内涵是“从群众中来”的隐含意义,作为佐证而存在,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关系和联系;政治学内涵是“从群众中来”的价值观意义,作为灵魂而存在,要求党始终将身心融入人民群众,坚持人民主权和人民评价的原则和准则;辩证法矛盾论内涵是“从群众中来”的方法论意义,作为指引而存在,冀望党正确处理和人民群众之间在政治地位、实践活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历史学内涵是“从群众中来”的史学意义,作为依据而存在,展示的是党对于人民依存关系的事实依据,勉励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历史的继承性,永远做到“从群众中来”。这五个层次的内涵和意义,使“从群众中来”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要素,以其自身的真理性和实践性成就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理论的政治性及正确性。

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去,到群众中来”,是党的基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中国化表述,更是对其中的真理和科学原则的贯彻和坚持。“从群众中来”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依据和基点,是起点和“入口”,党做群众工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需同时“到群众中去”。只有“入口”和“出口”,党为人民谋求利益、为人民付出感情、为人民掌握权利,才能落到实处;只有二者的结合、统一以及贯通,党所代表的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才能不断回归于人民群众之中;只有二者的根本一致、高度协调,“一切为了群众”才能不断见诸于行动、体现于实际、实现于真实,“一切依靠群众”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和达到实际效果。所以,考量“从群众中来”,需要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充分关照到“到群众中去”的各方面具体要求,从协同和系统的高度思考“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做法。决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不能将二者混同起来、重叠起来。“从群众中来”,以其真理的颗粒成就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真理的体系,以其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灵魂成就了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心骨躯干,以其在“入口”代表人民利益和肩负神圣使命的严肃与神圣,引致“到群众中去”的逻辑必然,从而激励和促进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始有终、言行一致和落到实效。

六七十多年以前,我党逐渐形成并最终明确提出群众路线,是党对二十多年来领导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今天,党更加坚定地贯彻和实践群众路线,则是对我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探索和抗争、现当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无数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当前,全面深刻准确理解“从群众中来”的丰富内涵,是务实高效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基本条件。为此,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组织人事层面上,要坚持从群众中培养和发展党员,特别是从群众中培养和选拔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二是从创新技术层面上,要坚持在人民群众特别是他们的社会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三是从政治价值层面上,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意志群众中来,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各方面具体利益而顽强拼搏奋斗;四是不断强化人民政协、人民代表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性,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忠诚性;五是研究建立“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科学结合辩证链接有机统一的内在机制和正确形式,使二者高效服务于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路线。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