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反腐败”还是“降房价”?

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反腐败”还是“降房价”?

摘要: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事实上,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并非“孤岛般的存在”,它是与不动产统一登记这一大制度,紧密相连的。

“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近日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火了。

在不少公众看来,《规划》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2020年前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这项看似简单的政策,被很多人解读出了“反腐”的味道,更有人期待,能通过此举挤出“房姐”和“房叔”,来给楼市降降温。

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意在“瞄准”什么?它对“降房价”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住房信息联网“难产”为哪般

说起全国住房信息联网,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数年内,曾几度“难产”。

3月中旬,“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这一名词,藉着《规划》的出台,大规模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了“2020年才全国联网,晚不晚”等争议。但此举动,其实早在三四年前就已展开。

中国青年报记者检索发现,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便提出要对40个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个人住房产权信息变更等,进行实时监控。此举当时预计于2012年6月完成。

而截至2012年5月,记者查询看到,全国仅有广州、福州、厦门、南京、无锡和苏州6个城市宣布信息系统与住建部联网。2013年2月,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4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完成,逾期8个月。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按照住建部原本的预想,去年6月底,住房信息联网工程将扩展到500个城市。不过,“大限”已过,有内部人士披露,联网城市仅达60多个。

为何一个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如此“难产”?

“技术层面已不是全国住房信息联网难以落实的掣肘,如何理清头绪、打破地方政府阻碍,才是‘破题’的关键所在。”多位专家这样表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就是其中一员。他曾公开宣称,联网的技术难度不大,但地方政府和多套房拥有者,并不情愿接受联网。“住房信息联网的进度并不理想,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小”。

贾康认为,住房信息联网触及部分人的利益,不希望过分暴露财产,地方政府不配合、官员信息难公开、基础数据整理庞杂等因素,均使这项工作“寸步难行”。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其实很早就开始建设住房信息的数据库。(这类建设)往往投资巨大,有的高达上亿元,可能并不愿意交出这些宝贵的资源。”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陈则明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数据的分享,实际上意味着权力的上缴,“部分地方政府不愿分享自己投巨资建设的数据库,也是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困难之一”。

此外,住建部政策研究室房地产处处长赵路兴提示,“信息安全”是另一股重要阻力。“我国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而房产自古以来是我国家庭储蓄最大财产,也是隐私最大部分。”他表示,很多人顾虑,一旦个人房产信息联网,会造成大量“隐私泄露”,所以,在没有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之前,联网工作会有一定的困难。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