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清单”的缩减空间:什么是“等等”?(4)

“权力清单”的缩减空间:什么是“等等”?(4)

摘要: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认为,衡量预算公开的披露质量有五个方面:第一是全面性,不能有遗漏,有些等掉的项目属于遗漏性层面;第二是相关性,要多披露公众感兴趣的;第三是及时性,目前的信息披露普遍存在滞后性问题;第四是便捷性,也就是说公众是否容易找到相关信息;第五是可核实性,公众应该有途径能够证真或者证伪。

防范 避免审批事项明减暗增

此外,目前包括水电站、火电站、热电站、风电站等在内的核准权限都已经大部分下放到地方,而在能源局的清单中,发电、输电、供电类的电力业务仍需要能源局的行政许可。

在国家发改委“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这一项中,包括了内容繁多的35个子项,内容包涵炼油、火电、水事工程、公路、钢铁、造船、汽车等多个领域。

对此,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王元京表示,在审批权下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审批制和产业政策、结构调整升级的关系确实是个难点。一方面存在严重的地方政府指派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在他看来,还是要“以放为主”,更多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结构的失衡,由市场来自动纠偏。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国斌也表示,目前,我国产业政策普遍是列出政府鼓励的产业和技术发展方向,对申报的企业“遴选”最优,给予政策支持。但大部分企业认为“一个包容性的政策环境比一大笔科研经费更为重要”。政府对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不可能考虑的面面俱到,要进一步开放市场空间,由市场去创造和探索。

相比进一步压缩空间,加强监管,防止明减暗增可能还更重要。“从源头上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审批门槛、激发市场活力,让能做的人都可以有参与的渠道和可能,这实际对政府管理效能、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说,这不仅要提高事前审批的效率,更要求在事中、事后监管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表示,要保证改革的成果锁得住、不反弹,下一步还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即按照层级、部门、项目把政府行政审批、提供公共服务和监管方面的职责等厘清,分解到位,立法确认。各级政府都应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做该做的,放不该做的。

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表示,下一步,为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财政部将切实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行政许可,并积极开展对现行规定中违法设定行政许可情况的清理核查。同时,对取消下放事项加强后续监管,对保留事项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并加大公开力度,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经济参考报,记者 方烨 孙韶华)

政府信息公开的“等等现象”

与中央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改革坚定决心相比,不少地方在政务公开时喜欢遮遮掩掩。编制预算说明时,谈到资金结转、预算支出时动辄在“亿元”单位后边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鱼目混珠”的情况比比皆是。“等等”,到底都遮掩了什么?

政务信息公开中的“空空”与“等等”

“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公开、透明,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热词中的热词”。

不过,在不少地方,政府的信息往往“公而不开”。记者随机选择并登录了三个省政府门户网站。这三个省份中,有一个省份在“预算公开”一栏里,放上了一篇长长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排列成堆,令人一头雾水。

另外两个省份的门户网站则让人哭笑不得:一个是在主页上虽有“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但点击进入后却发现报告内容一片空白;而另一个省份的门户网站,省政府公开的省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格中,一边简单列举了16个支出大项,不足100字,另一边对应着一串数字和小数点,并没有详细的解释说明。

在政府采购项目的公告中,特别是项目中标公告中,这几个省政府官方网站都几乎一样“干净”。除了中标供应商、中标总金额外,中标单价及项目市场平均报价这些敏感的“等等”信息都空空如也。

北京市财政局网站2月份公布的《北京市2014市级政府预算编制说明》中,记者数了一下,共有50多个“等”字,尽管预算编制说明中罗列了详细的预算收支安排,但一些具体项目仍被“等”掉。

今年初各地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三公经费削减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未公开削减三公经费的相关数据。有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只提出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但并未给出公开数据,有的地方报告提到三公经费明显下降,但下降多少,并没提供数据。

“尽管2013年中央、地方政府在落实八项规定上都花了力气,但看得出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公开三公经费相关信息还是有顾虑。”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蒋洪说,“三公经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多年来一直没有详细、清晰的数据和解释,到目前为止,很难真正掌握所有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信息。”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