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代客扫墓:逝者魂何以安?(2)

【案例】代客扫墓:逝者魂何以安?(2)

惹争议代扫者不愿“出头露面”

记者近日拨通了淘宝和赶集网上的不少电话,表示希望能跟着对方前去观看体验一把,但都被商家们婉言谢绝,“我们可以给你传些资料,但跟着去还是算了吧!”。

赶集网上一位姓田的商家略显犹豫后表示可以带记者体验。但当天下午,这位商家却又临时变了主意,“怕你们曝光了我的身份”,还怕“客户”不愿意。

其他几位商家谈起代客扫墓的流程和前景全都滔滔不绝,但一提到涉及自身的问题,这些商家又都缄口避谈,“毕竟这个行业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以我们还是不愿出头露面”。

对于代客扫墓的业务,网友持反对态度不在少数,认为这项业务属于“糊弄鬼”,作为亲属却花钱让别人去做,实属不孝。

有违传统专家称丧失祭扫意义

北京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一达听说代扫一事后,表示“简直无法理解”。

“清明扫墓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刘一达表示,主要是通过扫墓来达到怀念先祖的目的,一般所有祭奠都需要亲人亲自到达现场,主要是为了在清明能让“阴阳”两界的人通过扫墓有个沟通。

而如果花钱请人代为扫墓则完全丧失了祭扫的意义,“这些花钱雇人去扫墓的人属于忘祖”。

此外,刘一达也表示这些收钱去替别人祭拜祖先的人也属于缺乏德行,实在不该。

观点争锋:代客扫墓,您怎么看?

据报道,电影《私人订制》里代人扫墓哭丧的情节已成为现实,淘宝网也出现了代客扫墓的业务,买家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卖家会按照买家的要求进行祭祀扫墓,服务包括代跪、代哭、代献花等,收费500元左右。虽然提供这种业务的网店不少,但多数店铺都显示“0笔交易”。网店推出代客扫墓业务,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对此,我们不妨听听各方人士的意见。

代客扫墓是合同代理行为

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网店推清明代客扫墓服务,内容包括代跪代哭,收费在数百元之内,这一“私人订制”,究竟是伤风败俗的大不敬之举,还是现代社会交易创新下的符合社会伦理的合同行为,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在民事领域,法律采用“法无禁止即许可”之原则,我国目前有“常回家看看”入法,使常回家看望父母上升为一项必须亲力亲为的法定义务,排除了代理行为。在目前并无“常回去扫墓”入法的情况下,扫墓并不必然是一项亲力亲为的法定行为,它可以被代理,通过代理交易,可以使那些没有时间或精力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在清明时节亲自前往扫墓的人实现扫墓祭拜之愿望。

从传统道德评价上看,相对亲力亲为的祭拜和没有扫墓祭拜,“代客扫墓”的道德适宜性正好居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如果社会认定亲力亲为的扫墓是“好的道德”,那么,“代客扫墓”的安排,其道德性应高于没有任何祭拜表示的人们。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代理活动的细化与发展,表示社会已经进入“信用”社会,信用交易越发达,社会上基于合同信用而能进行服务交易的领域越广。现代社会是个代理社会,代理就是一种有偿的“他助”社会体系,只有原始社会才是孤立的自助社会。只要承认社会进步,就得承认代理交易的合同创新。

从人类社会历史的角度上看,“代客扫墓”已经触及了人类最为私密的领域,这使“自由人”的个体认知造成一定的危机感,引发社会保守力量的厌恶,这是可以预期到的。另一方面,就是保守力量的坚守,才抵制了合同行为的肆意扩张,使合同创新有了一定秩序约束。然而,从历史的发展上看,保守的力量是处于守势,而创新则居于上风的攻势,只要假以时日,理解和感受到创新的益处的人们会越来越多,从而令保守力量作出妥协和退让。

现代社会人的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人际交流与沟通越来越趋于网络化,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从事于代理服务。“私人订制”女友,“私人订制”男友,“私人订制”扫墓,甚至“私人订制”升官发财,均可以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你情我愿中协商订立,这非社会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下的合同创新使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