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祥俊:“担树垭,我又来了”(2)

景祥俊:“担树垭,我又来了”(2)

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护林员景祥俊和她的《巡山日记》

摘要:她,一把护林刀,一个背包,造林护林17年。其中,5年造林4000亩,植树64万株;12年巡护山林,走完6万多公里。

 

地道的“林三代”

“在担树垭碰到了一群羊,我把羊赶出林区,让放羊者管好自己的羊。”

——摘自景祥俊《巡山日记》

“沙沙沙”,在一片叫小丫子的地方,景祥俊的手抚摸着杉树,老茧和树皮擦出了响声。这棵杉树,是她种植的第一批树苗。

景祥俊的第一份工作是营林植树。在这份“男人的工种”上,她干了五年。如今,她栽种的第一批树苗,“胸径都有30厘米了”。5年间,景祥俊用双手“染绿”了近4000亩荒山,按每亩160棵树计算,总计64万棵。

说起来,景祥俊是地道的“林三代”,外婆和父母都是林场工人。有一年春节刚过,她和姐姐们缠住要上山检查的父亲陪她们做游戏。一向温和的父亲生气了,“要是不能看住这片林子,是我失职。毁林子容易,造林子难,守住林子更难。”景祥俊说,父亲影响了她的职业选择。

景祥俊说,如果只是为了挣钱,她早就和丈夫出门打工了;如果是为了安逸,她也已经选择病退或者调往城里。她选择留下来,是因为她爱这片山林,父亲的话让她感受到护林员的责任和意义。

泥地坪工区工区长刘权赋说,当时与景祥俊一起来林场的年轻人,只剩下她一个。

从未想过离开

“巡山护林……看似简单枯燥,其实很有乐趣。”

——摘自景祥俊《巡山日记》

3月5日晚7点,景祥俊巡山归来。一进门,她盯着墙壁上范冰冰的海报看了一眼。海报是女儿暑假从县城带回来的,如今落满灰尘。“月底去县里换药,就可以见到女儿了。”景祥俊说。从通江县城到泥地坪工区,有90公里。景祥俊说,女儿刚出生就被寄养在姐姐家,母女只有寒暑假能聚在一起,“女儿长到十二岁,我陪她的时间不到两年”。如今,她利用每月进城换药的机会见女儿,“给她做饭洗衣服,补偿一下”。

泥地坪工区位于大巴山腹地,海拔在1300—1900米之间,气温最低可达零下15℃,到场部是一段山道,路面随时可见滚落的乱石。刘权赋说,这里2005年才通电,旱季吃水要到两公里外的地方去背。

景祥俊的家是一栋建于1981年的老房子,竹子和木板构成的墙壁,四处透光。家里有两样奢侈品:一部价值1300多元的手机、一台景祥俊姐姐送的彩电;三样家电:手电筒、电灯和附近居民赠送的洗衣机,“只能烘干,不能洗衣服了”。而手机只有在离家不远的山顶上才有信号。

张志才算过一笔账,自家8亩山地加上景祥俊的工资,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女儿在县城读书一年要花费上万元、景祥俊一年的医药费也需要5000元,“亏了姊妹们帮我,不然,我养不了家。”“苦就苦点吧,我守林护林,从来没想过离开。”说这话的时候,景祥俊笑了。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